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u >> 忽必烈 >> 正文

 

[组图]忽必烈灭宋之战

蒙古武士

    铁马冰河入梦来,面对蒙古帝国又一次的猛攻,宋,这个士大夫的乐园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蒙哥汗攻宋命丧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后(参见钓鱼城之战),忽必烈于中统元年三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继汗位,是为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汉人将帅、谋臣,依仿汉法,改革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建立了蒙汉统治阶级联合的新王朝。四月,其弟阿里不哥于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剌和林)称帝。忽必烈为讨阿里不哥,暂与南宋息兵修好。南宋因政治腐败,致贾似道得以擅权。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为隐瞒开庆元年(蒙哥汗九年,1259年)乞和真相,网罗亲信,极力打击陷害有功将领。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帅,或被罢官,或被治罪而死,致使民心相悖,将士离心,战备松弛,坐失强兵固边大好时机。忽必烈在平定阿里不哥之乱后(参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又迅速平定李璃之乱(参见蒙古平李璮之战),政权得以巩固,即着手整顿军队,督造战船,组训水军,积极进行灭宋准备。在总结窝阔台攻宋及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础上(参见窝阔台攻宋之战、蒙哥攻宋之战),制定了先取襄樊(今属湖北)、实施中间突破、沿汉入江、直取临安(今杭州)的灭宋方略,从而开始了攻灭南宋的战争。

突破襄樊

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南宋视其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遂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理,建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忽必烈早在开庆元年攻宋时,就知襄樊地位重要,后经商挺、郝经、郭侃等谋臣建策,逐渐形成了先取襄樊的方略。忽必烈平定内乱后,经过五年的战争准备,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当宋降将刘整进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时,即下决心,实施中间突破。至元五年,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师攻襄樊,旋遣枢密副使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督师襄樊。史天泽、阿术、刘整针对襄阳、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同时在万山(今襄樊西)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在蒙古军严密包围下,宋军七次援襄樊均被击败,守城军多次出击未胜。经五年围困,襄阳、樊城外援已绝,仅靠水上浮互相联系。至元十年,河南行省史天泽、参政阿里海牙等采纳万户张弘范、水军总管张禧建策,水陆夹击,先破樊城,置襄阳于内无力自守,外无援兵的境地,在诱降和军事压力下,吕文焕以城降。元军突破襄樊,宋廷朝野大为震动,急忙调整部署,把战略防御重点退移至长江一线(参见襄樊之战)。

浮汉入江

忽必烈采纳将、臣建策,增兵10万,乘胜大举攻宋。命驻蜀元军进攻两川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合丹、刘整行淮西枢密院,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分别进攻两淮,牵制宋军,配合主力攻宋(参见淮西之战);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率军20万,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并告诫伯颜勿妄杀,以争取人心。十一年九月,伯颜与阿术率军进至郢州(今湖北钟祥),遭宋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张世杰顽强阻截,为减少损失,早日入江,伯颜令军舍郢经黄家湾、藤湖(今湖北钟祥东、东南)迂回而进(参见郢州之战)。十月,元军集兵强攻破沙洋、新城(今湖北钟祥南)(参见沙洋、新城之战)。十一月,进至蔡店(今武汉汉阳西),欲渡江攻取鄂州(今武汉武昌)。鄂州地处汉水入江口,为长江咽喉,南北要冲,是南宋的江防重镇。宋廷为阻止元军浮汉入江,命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率战船万艘,控扼汉水入江口,权知汉阳军王仪守汉阳,权知鄂州张晏然守鄂州,都统王达守阳逻堡,荆湖宣抚使朱祀孙以游击军扼大江中流。十二月,伯颜以声东击西之策,使元军进占沙芜口(今武汉汉阳东),屯驻江边。继而避实击虚,强渡长江成功。遂分割包围破阳逻堡、汉阳军,攻占鄂州,完成了灭宋战争的重大转折。(参见鄂州之战) ,

进占建康

十二年正月,伯颜鉴于四川、湖南、江陵(今属湖北)等地未下,为保障后方安全,命右丞阿里海牙领兵4万镇守鄂州。自率10余万大军,令降将吕文焕为先锋,以战抚兼施之策,沿江东进。因沿江诸郡多系吕氏旧部,元军所至皆纷纷归降。二月,宋贾似道奉命督师13万,战舰2500艘,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至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进行阻击。因将帅各怀异志,临阵先遁,诸军一触即溃,致使宋军精锐损失殆尽(参见丁家洲之战)。元军东进至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江东运判孟之缙以城降。三月,元军至建康(今南京),宋沿江制置使赵溍弃城遁,都统徐王荣等以城降。镇江知府洪起畏遁,总管石祖忠以城降。偏师取饶州(今江西波阳)、宁国府(今安徽宣城)。广德军(今属安徽)、溧阳、常州(均属江苏)等地相继归降。忽必烈命伯颜行省于建康,阿剌罕为参知政事;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枢密院驻镇江(今属江苏),令其各守营垒勿进。命阿术率军攻扬州(今属江苏),阻其南援。

宋廷为挽救危局,相继发兵戍银树、东坝(今江苏高淳东)、四安镇(今安徽广德东)、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南)、吴江(今属江苏)等要地。命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诸军张世杰自临安发兵三路北进抗元,先后收复广德、溧阳、常州等地。

阿里海牙率军于荆江口败宋湖北安抚副使兼知岳州高世杰,占领岳州(今属湖南)(参见岳州之战)。旋破沙市镇(今江陵东南),屠其城,征降江陵(今属湖北),招降澧州(今湖南澧县)、常德(今属湖南)、峡、复(今湖北宜昌、天门)、郢等州。阿里海牙用兵荆湖的胜利,为伯颜进军临安解除了后顾之忧。

七月,张世杰与平江都统刘师勇、知泰州孙虎臣率战舰万艘,以十舟为一舫,连以铁索,碇于江中,横列焦山江面,欲与元军决战,被阿术以水陆协同进击,配以火攻击败,损失惨重(参见焦山之战)。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危在旦夕。

会攻临安

忽必烈纳建康行省右丞相伯颜建策,乘胜灭宋。命右丞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帅宋都带、左副都元帅李恒、汉军万户武秀、张荣实取江西,以切断南宋东西联系;命行省左丞相阿术率军攻扬州,阻淮东宋军南援;命伯颜率主力直取临安。十月,伯颜于镇江分兵三路南攻;参政阿剌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等为右路军,率步骑自建康经溧阳、广德攻独松关;同行中书省事董文炳、万户张弘范、两浙大都督范文虎等为左路军,率舟师经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许浦(今江苏常熟东北),由海路趋澉浦(今浙江海盐南);伯颜与右丞阿塔海率中路军向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进发,并节制诸军,会师临安。十三年正月,三路大军会师皋亭山(今杭州北)。宋摄政太皇太后谢道清拒绝张世杰、文天祥背城一战,以图求存建策,一面送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逃,一面遣使赴元请降。丞相陈宜中遁温州(今属浙江),张世杰、苏刘义等各率所部离去。二月初五,宋恭宗赵显率百官于临安降元。伯颜取谢道清手诏,招降未附州县(参见临安之战)。淮西制置使夏贵以淮西降元。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坚持抗元至七月,应流亡政权之召,欲讯海南归,副将朱焕以城降元,李庭芝、姜才等被俘杀,淮东尽为元军占领(参见扬州之战)。江西战场,宋都带、李恒等破隆兴府(今南昌)后,招降十一城。旋于团湖坪(今江西万年西南团湖山下)、龙马坪(今江西进贤北军山湖畔)击败宋军抵抗。十三年二月,破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西南)。吉、袁(今江西吉安、宜春)、赣(今属江西)等州相继降,江西平。湖南战场,阿里海牙于十三年正月攻破潭州(今长沙)(参见潭州之战),旋招降湖南未附州县及韶州(今广东韶关)、南雄(今属广东)等州,湖南平。

文天祥

    即便有文天祥这样的忠臣,依然不能挽救大宋灭亡的命运。在蒙古大军的弯刀面前,这个王朝显得太过脆弱了。

追歼二王

十三年五月,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封广王赵昺为卫王,陈宜中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文天祥为枢密使、同都督。遣将向江西、两浙南部进兵抗元。六月,元军为追歼南宋残部,于鄂州、临安设尚书省,下设诸路宣慰司。命诸路将帅继续南进。张世杰被迫拥赵昺、赵昺逃往海上。十一月,平章阿里海牙进军广西,于静江(今广西桂林)击败守将马暨,遣将招降广南西路大部州县(参见静江之战)。十四年五月,,文天祥率军进攻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收复除赣州之外所辖九县,吉州八县复其半。后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旋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参见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战)。十五年二月,元西川行院使不花率重兵围攻重庆,城破,守将张珏被俘(参见重庆之战)。继而征降夔州,八个月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守将王立以城降。四川平。四月,宋帝赵昰卒,张世杰、陆秀夫又拥立赵昺为帝,徙至厓山(今广东新会南)。六月,忽必烈为彻底消灭南宋势力,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率水、步骑军2万由海道南下,都元帅李恒率步骑由陆路南下,会歼南宋残部。十一月,张弘范由海道袭漳(今属福建)、潮、惠(均属广东)三州。李恒率步骑越大庾岭入广东,取英德(今属广东),占领广州。十六年正月,张弘范、李恒率军会至厓山,首先控扼海口,断宋军粮道。二月初,巧妙利用海潮,南北对进,并用遮障防矢石,濒宋舰奋勇拼杀,全歼宋军。宋帝国,这个士大夫的乐园,建立三百二十年,到此灭亡。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忽必烈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忽必烈灭宋之战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忽必烈的宗教政策
    马可·波罗见闻 元大都的节庆活动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内容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
    忽必烈和儒士
    忽必烈和宗教
    忽必烈与马可·波罗
    忽必烈
    忽必烈对日本、印度支那和爪哇的战争
    元朝的纸币与驿站
    马可·波罗眼中的忽必烈
    邓晨(?-49) 东汉初官吏
    忽必烈
    忽必烈,讳名呼必赉,睿宗第四子,蒙
    龙三角谜团 外星人打败忽必烈征日军队
    忽必烈建国及其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
    忽必烈治理中原和蒙军的继续南侵
    宋蒙战争中影响深远的伟大战役
    帝国最后的征伐
    甘延寿(公元前?-前二五年),字君况
    忽必烈的文化政策
    文天祥与赵孟頫
    忽必烈时代的经济问题
    元朝的建号与建都
    忽必烈死亡时的政治现实
    作为中国皇帝的忽必烈
    忽必烈与涮羊肉的起源
    通惠河与元大都遗址公园
    忽必烈留下的传统
    元世祖平云南碑
    忽必烈东征日本
    中文名称: 耒歙
    冯异(?-34),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
    邓禹(2—58),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
    王浚(206至286年)字士治,西晋弘农湖
    耿弇(3~58年),字伯昭,挟风茂陵(今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
    荀悦(148~209)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郑吉 ?~纪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渐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
    祢衡(173~198),汉末辞赋家
    赵高(?─前207),本为赵国贵族,后入
    杜笃(?~78)东汉学者,字季雅
    沈括
    扬雄(前5─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
    何晏 (约公元193-249)
    完颜宗弼(?~1148)金朝大将
    马武(?—61)东汉大臣。
    班彪(3~54),东汉史学家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
    王允,字子师,东汉末年的司徒
    何休(129~182)中国东汉时期今文经学
    张辽(169-222),字文远,雁门马邑(今
    赵歧(约108-201) 东汉经学家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
    王肃(195--256)
    郑玄(127~200),中国东汉末年经学大师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
    夏侯渊(?-219),字妙才,谯(今安徽亳
    窦融(前16年-公元62年),字周公,扶风
    虞喜(公元281--356年),字仲
    郑众(?-114) ,字季产,南阳犨县(今河
    王粲(177~217),汉魏间诗人。“建安
    阮瑀(?~212),汉魏间文学家
    王匡(?─23年),王莽的侄子,东平陵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
    廉丹(?─22年),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
    魏延(174-234),字文长,蜀汉的第
    召公
    班婕妤(约公元前48-2年)汉代女作家
    马援(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
    禇少孙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马可·波罗笔下的元大都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
    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
    徐干(170~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
    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
    庞统(174-214),字士元,襄阳人,初与
    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阳
    贾逵(30-101),字景伯,扶风平陵人
    关羽(?-219),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
    刘縯(?─23年),字伯升
    蒙恬(?~前210)秦朝将领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
    张让(?-189),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
    许劭 (150-195) 东汉评论家
    忽必烈(1215—1294年),元朝的创建
    张纲,汉人,为人刚正不阿,为忠义之
    刘歆 (约前53—后23)西汉古文经学家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
    周瑜(175-210),字公谨,庐江舒县(今
    鲁肃(172-217),字子敬
    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
    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今
    孙坚(155-191),字文台
    仲长统(179-220),字公理,山东邹县
    李膺(110-168),字元礼
    郑士良(1863-1901)号弼臣
    楚威王之子,名熊槐,战国时楚国的国
    王建(约767~约831后)
    桓谭(约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
    项梁(?─前208),楚国贵族后代,项羽
    刘表(142-208),子景升,山阳高平(今
    杨震(公元59年—公元124年),字伯起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
    瑗,字子玉,东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
    汉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江苏
    傅玄,字休奕,公元217年生于北地郡宜
    周昌(?-前192)西汉大臣。沛县(今属江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
    祭遵(?—33年),字弟孙,颍川颍阳(今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人,自幼勇
    铫期(?—34年),字次况,颍川郏(今属
    袁术(?-199),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
    弘扬佛教的大法师—释道安(公元312或
    刘璋(?-219),字季玉
    忽必烈
    慈禧太后(1835~1908),清咸丰帝奕
    张宝,东汉末黄巾起义领袖。河北巨鹿(
    张梁(?一184),东汉末黄巾起义首领
    李陵(?─前74),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向戌
    左雄,(?-138)东汉大臣、政论家
    郭泰(128-169),泰或作太,字林宗
    侯霸(?-37)东汉初大臣
    张俭(115-198),字元节,山阳高平(今
    张角(?-184),冀州钜鹿(治今河北平乡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
    邹阳西汉散文家,齐人
    萧何(?~公元前193)
    梁冀(?-159)东汉权臣
    陈蕃(?-168),字仲举
    韩信(?~前196)
    马融,(公元79- 166年),字季长
    隗嚣(约前72_33),字季孟,天水成纪
    王符(约85--162)东汉哲学家
    忽必烈的经济规划与儒士治国:蒙古铁
    田蚡,西汉大臣。长陵(今陕西咸阳东
    姜尚(?—公元前1021年),字子牙
    冯绲(?-168) 东汉将领
    伍子胥(前559~前484)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
    杜密(?-169)东汉名臣
    赵苞(?-177) 东汉官吏
    鲍宣,(?-3)西汉大夫。字子都
    法正(176-220),字孝直
    忽必烈对中国版图的伟大贡献
    魏伯阳(约100—170),东汉著名炼丹家
    张轨(-314年),十六国时期前凉国的
    英布(?─前195),又名黥布
    侯览(?—172),东汉山阳防东(今山
    马元义(?-184),黄巾起事组织者之一
    一统大帝忽必烈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
    忽必烈早年的活动和手迹
    窦婴,(?-前131)西汉大臣
    杜诗,(?-38)东汉机械工程家
    元世祖忽必烈二征日本再遇台风
    彭越(?─前196),字仲
    忽必烈三伐日本失败
    攻日失败 忽必烈受了马可波罗的诱惑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全面叙述
    忽必烈是一位军事家,他重视建军治军
    他学习中国先王的贤明圣迹
    古铁骑三伐日本均失败 忽必烈政权动摇
    说说忽必烈的皇后
    秦桧(1090~1155)南宋权□、卖国贼
    元世祖忽必烈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