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侄。东汉未年曹操手下谋士,著名的军事家。从征张绣、吕布、袁绍等,屡进计谋,被曹操视为谋主。
荀攸祖父荀昙,为广陵太守。荀攸自幼丧父。荀昙去世后,其故吏张权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年仅十三岁,对此表示怀疑,便对其叔父荀衢说:“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荀衢推问,张权果然是杀人在逃之人,荀衢由此对荀攸另眼相看。
中平六年(189年),何进秉政后,征荀攸等海内名士二十余人。荀攸到后,被拜为黄门侍郎。同年前将军董卓拥兵入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初平元年(190年)春,关东诸侯起兵进讨董卓。二月,董卓迁汉献帝及文武百官往长安。三月,董卓进抵长安。荀攸遂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相谋:“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事泄,荀攸与何颙被捕入狱。何颙因忧惧而自杀,而荀攸则“言语饮食自若”(《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荀攸得释放,遂弃官而归。官复原职,为公府,后“又举高第,还任城相,不行”(《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荀攸认为“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要去蜀郡当太守,因道绝而没有去成,停留在荆州。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曹操采纳荀彧提出“迎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军进抵洛阳,迫献帝移驾于许。此时,荀彧向曹操举荐了荀攸,曹操写信给荀攸说:“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三国志·魏书·荀攸传》)!遂征荀攸为汝南太守,人为尚书。
曹操素闻荀攸之名,与其交谈后,大悦,对荀彧、钟繇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旋又拜荀攸为军师。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在淯水之战被张绣击败。失利后,急于尽快消灭张绣与荆州牧刘表联合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年)三月率军南征张绣,荀攸也随军征讨。出征前,荀攸劝曹操说:“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不纳。
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交战不利,后悔地对荀攸说:“不用君言至是”(《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至安众后前后受敌,遂令连夜开凿地道,撤出辎重,示弱伪逃,并暗中设下埋伏,待机破敌。张、刘果然悉率所部追击,进入伏击圈时,曹军奇兵骤出,步骑夹攻,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从此,曹操对苟攸言听计从,甚为倚重。
同年夏,左将军吕布背叛曹操,与袁术联合,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张辽攻刘备。刘备向曹操求援,曹操遣将军夏侯惇领兵救之,为高顺等击败。九月,高顺等破沛城(今江苏沛县),刘备单身逃走。曹操虑吕布凶险,对其威胁甚大。荀攸献计说:“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从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曹操遂纳其计,决定暂时放弃征讨南阳的张绣和荆州的刘表,集中兵力歼灭心腹之患吕布。
十月,曹操统军攻屠彭城(今江苏徐州),旋即挥师向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进击。吕布军屡与曹军交战,皆大败,遂退守下邳城。部将陈宫建议吕布率步骑驻扎城外,自领余众据守城内,互为犄角之势,使曹操腹背受敌,顾此失彼,再伺机反击。吕布不纳,派人向袁术求援,袁术只虚作声援。曹操围攻下邳不克,师劳疲惫,欲撤围退兵。荀攸与郭嘉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于是,曹军乃引沂水、泅水灌城。经月余,吕布更加困迫。十二月,吕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叛变,引曹军攻入下邳,吕布被围在白门楼,被迫投降。曹操下令诛杀吕布、陈宫、高顺等,传首许都,凯旋班师。
此战,曹操一举歼灭了劲敌吕布,为扫灭袁绍等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荀攸则在此战中功绩卓著。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进行决战(参见官渡之战)。二月,冀州牧袁绍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荀攸献计说:“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依行其计,袁绍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为关羽所斩,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参见白马之战)。曹军初战告捷,有利于官渡之战发展。
曹操攻克白马后,迁移当地民众,沿河西退。袁绍令主力渡河,亲率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追击曹军,与曹军相遇。时曹军诸将认为袁军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却说:“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领神会。曹操遂令部队解鞍放马,抛弃物资,诱使袁军争相拾取。时曹操骑兵不满六百,趁其混乱,遂纵兵击,大破袁军,杀其大将文丑。文丑与颜良,皆袁绍名将,两战皆为曹军所斩,袁军士气大减。这些,都是荀攸的功劳。
八月,两军相持于赤官渡。时曹军粮方尽,荀攸对曹操说:“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荀+大)锐而轻敌,击可破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问谁可前往,荀攸推荐了徐晃。曹操遂派徐晃及史涣前往,二人在故市(今郑州西北)截烧袁军数千车粮草。
十月,袁绍又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至距袁军大营40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今河南封丘西)。众人皆疑,只有荀攸与贾诩力劝曹操,曹操欣然采纳其计,留荀攸和将军曹洪守营,自率5000步骑兵夜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曹操令士兵拼死冲杀,全力攻破淳于琼营寨,斩杀淳于琼,将屯积的全部粮草和车辆焚毁。
时袁绍大将张郃因受诬陷而与将军高览临阵反叛,烧毁军械,向曹操投降,袁绍遂弃军而走。张郃来降时,曹洪疑其有诈,不敢受降,荀攸对曹洪说:“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洪遂受降。
建安七年(202年),荀攸随曹操讨袁谭、尚于黎阳。
……
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侄。东汉未年曹操手下谋士,著名的军事家。从征张绣、吕布、袁绍等,屡进计谋,被曹操视为谋主。
荀攸祖父荀昙,为广陵太守。荀攸自幼丧父。荀昙去世后,其故吏张权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年仅十三岁,对此表示怀疑,便对其叔父荀衢说:“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荀衢推问,张权果然是杀人在逃之人,荀衢由此对荀攸另眼相看。
中平六年(189年),何进秉政后,征荀攸等海内名士二十余人。荀攸到后,被拜为黄门侍郎。同年前将军董卓拥兵入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初平元年(190年)春,关东诸侯起兵进讨董卓。二月,董卓迁汉献帝及文武百官往长安。三月,董卓进抵长安。荀攸遂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相谋:“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事泄,荀攸与何颙被捕入狱。何颙因忧惧而自杀,而荀攸则“言语饮食自若”(《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荀攸得释放,遂弃官而归。官复原职,为公府,后“又举高第,还任城相,不行”(《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荀攸认为“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要去蜀郡当太守,因道绝而没有去成,停留在荆州。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曹操采纳荀彧提出“迎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军进抵洛阳,迫献帝移驾于许。此时,荀彧向曹操举荐了荀攸,曹操写信给荀攸说:“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三国志·魏书·荀攸传》)!遂征荀攸为汝南太守,人为尚书。
曹操素闻荀攸之名,与其交谈后,大悦,对荀彧、钟繇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旋又拜荀攸为军师。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在淯水之战被张绣击败。失利后,急于尽快消灭张绣与荆州牧刘表联合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年)三月率军南征张绣,荀攸也随军征讨。出征前,荀攸劝曹操说:“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不纳。
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交战不利,后悔地对荀攸说:“不用君言至是”(《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至安众后前后受敌,遂令连夜开凿地道,撤出辎重,示弱伪逃,并暗中设下埋伏,待机破敌。张、刘果然悉率所部追击,进入伏击圈时,曹军奇兵骤出,步骑夹攻,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从此,曹操对苟攸言听计从,甚为倚重。
同年夏,左将军吕布背叛曹操,与袁术联合,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张辽攻刘备。刘备向曹操求援,曹操遣将军夏侯惇领兵救之,为高顺等击败。九月,高顺等破沛城(今江苏沛县),刘备单身逃走。曹操虑吕布凶险,对其威胁甚大。荀攸献计说:“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从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曹操遂纳其计,决定暂时放弃征讨南阳的张绣和荆州的刘表,集中兵力歼灭心腹之患吕布。
十月,曹操统军攻屠彭城(今江苏徐州),旋即挥师向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进击。吕布军屡与曹军交战,皆大败,遂退守下邳城。部将陈宫建议吕布率步骑驻扎城外,自领余众据守城内,互为犄角之势,使曹操腹背受敌,顾此失彼,再伺机反击。吕布不纳,派人向袁术求援,袁术只虚作声援。曹操围攻下邳不克,师劳疲惫,欲撤围退兵。荀攸与郭嘉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于是,曹军乃引沂水、泅水灌城。经月余,吕布更加困迫。十二月,吕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叛变,引曹军攻入下邳,吕布被围在白门楼,被迫投降。曹操下令诛杀吕布、陈宫、高顺等,传首许都,凯旋班师。
此战,曹操一举歼灭了劲敌吕布,为扫灭袁绍等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荀攸则在此战中功绩卓著。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进行决战(参见官渡之战)。二月,冀州牧袁绍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荀攸献计说:“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依行其计,袁绍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为关羽所斩,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参见白马之战)。曹军初战告捷,有利于官渡之战发展。
曹操攻克白马后,迁移当地民众,沿河西退。袁绍令主力渡河,亲率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追击曹军,与曹军相遇。时曹军诸将认为袁军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却说:“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领神会。曹操遂令部队解鞍放马,抛弃物资,诱使袁军争相拾取。时曹操骑兵不满六百,趁其混乱,遂纵兵击,大破袁军,杀其大将文丑。文丑与颜良,皆袁绍名将,两战皆为曹军所斩,袁军士气大减。这些,都是荀攸的功劳。
八月,两军相持于赤官渡。时曹军粮方尽,荀攸对曹操说:“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荀+大)锐而轻敌,击可破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问谁可前往,荀攸推荐了徐晃。曹操遂派徐晃及史涣前往,二人在故市(今郑州西北)截烧袁军数千车粮草。
十月,袁绍又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至距袁军大营40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今河南封丘西)。众人皆疑,只有荀攸与贾诩力劝曹操,曹操欣然采纳其计,留荀攸和将军曹洪守营,自率5000步骑兵夜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曹操令士兵拼死冲杀,全力攻破淳于琼营寨,斩杀淳于琼,将屯积的全部粮草和车辆焚毁。
时袁绍大将张郃因受诬陷而与将军高览临阵反叛,烧毁军械,向曹操投降,袁绍遂弃军而走。张郃来降时,曹洪疑其有诈,不敢受降,荀攸对曹洪说:“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洪遂受降。
建安七年(202年),荀攸随曹操讨袁谭、尚于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