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30-101),字景伯,扶风平陵人。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又受《古文尚书》于涂恽,学《毛诗》于谢曼卿,作《左氏条例》二十一篇。逵悉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说。尤明《左氏传》、《国语》,为之解诂五十一篇。明帝永平中,拜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应对左右。章帝立,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诏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使发《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三十七事,帝嘉之。又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集为三卷。复令撰《齐》、《鲁》、《韩诗》与《毛氏》异同,并作《周官解故》。建初八年,乃诏诸儒各选高才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逵所选弟子及门生皆拜为千乘王国郎,朝夕受业黄门署,学者皆欣欣羡慕焉。逵自为儿童,常在太学,故不通人间事。身长八尺二寸,诸儒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长头。”然性恺悌,多智思,俶傥有大节。和帝即位,以逵为左中郎将,拜侍中,领骑都尉。内备帷幄,兼领秘书近署,甚见信用。永元十三年卒,时年七十二。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凡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