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u >> 忽必烈 >> 正文

 

王浚(206至286年)字士治,西晋弘农湖(今河南灵宝县境)人,出身官宦家庭

王浚
字士治 谥号武
晋代
206—286
二王争功
王浑
生平简介

王 浚

王浚(206至286年)字士治,西晋弘农湖(今河南灵宝县境)人,出身官宦家庭,博涉经典,美貌仪伟,有大志,不被乡邻承认。他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后被地方推举,做河东刺史徐邈的幕僚,与刺史女儿喜结良缘。后参加征南军事,因功被尚书左仆射羊祜荐为车骑从事郎中。不久又被提升为巴郡(在今四川东部地区)太守。巴郡处吴国边境,兵士苦役,百姓多不愿生男孩,王浚乃减轻赋徭负担,强令执行保护男孩生命的条律,并给予优厚生活条件,养活数千人。后调任广汉(今四川省遂宁县境)太守,施政有方,分利给民,深得民心。恰逢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用计击杀张弘,平定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升任益州刺史。任职期间,武力与怀柔政策并举,允许少数民族的殊风异俗并存,少数民族安然相处。由于政绩显著,又被提升为右卫将军,并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税款、财政、粮谷、盐铁。羊祜知王浚才干,秘密上表奏请留任,果然获准,重新任命他为益州刺史。

西晋武帝咸宁初年(275年),晋武帝计划讨伐吴国,命王浚在益州督造战船。战船多层结构,可容纳两千人,上面可以驰马奔跑。是水中的活动城池。这种战船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遂提升他为龙骧将军,负责荆州、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地区)地区的军事。

对伐吴事,晋朝廷内争议颇多。王浚上书分析当时的两国形势,指出有利形势,并得到杜预等人的支持,才力斥众议,武帝便下诏发布进军命令。太康元年(280年)正月,王浚率蜀境水军自成都出发,兵不血刃,攻克坚城,顺流鼓棹,向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进军。

为了不误战机,他没有到长官安东将军王浑处“议事”,而是举帆直指石头的门户重镇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境),大获全胜。接着攻下石头,接受吴国国王孙皓的投降,亲自解开孙皓自缚枷锁,接受玉玺,收集吴国版图户籍,查封府库。军队很少有抢掠、扰乱居民生活的活动。晋武帝振出使者慰劳王浚。王浑嫉妒王浚有功,上奏武帝说王浚违令不听指挥。王浚也上书批驳王浑贪人之功,申辩自己无过,晋武帝对他没有论罪。

王浚班师回朝,被封为襄阳县侯,采邑万户。赏赐他的孩子王彝为杨乡亭侯,采邑1500户,共赐给王浚父子绢1万匹、衣一袭,钱30万缗及若干食物。王浚平吴功最大,却为王浑父子和豪强所压抑,每次进见武帝,就诉说自己打仗的辛

劳、功勋和被冤枉的情形,有时气愤得说不出话来,就不免失礼,但武帝每次都宽恕了他。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王浚功高赏轻,秦秀、孟康就替王浚代请。武帝也就按照他们的请托,升王浚做镇国大将军,加特进散骑常侍,官至龙骧将军,后又提升为抚军大将军。太康六年(285年)卒,时年80岁,谥号武,葬柏谷山(在今灵宝县西阎乡大字营村北)。

王 浚

王浚(206-286)字士治,西晋弘农湖(今河南灵宝县境)人,出身官宦家庭,博涉经典,美貌仪伟,有大志,不被乡邻承认。他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后被地方推举,做河东刺史徐邈的幕僚,与刺史女儿喜结良缘。后参加征南军事,因功被尚书左仆射羊祜荐为车骑从事郎中。不久又被提升为巴郡(在今四川东部地区)太守。巴郡处吴国边境,兵士苦役,百姓多不愿生男孩,王浚乃减轻赋徭负担,强令执行保护男孩生命的条律,并给予优厚生活条件,养活数千人。后调任广汉(今四川省遂宁县境)太守,施政有方,分利给民,深得民心。恰逢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用计击杀张弘,平定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升任益州刺史。任职期间,武力与怀柔政策并举,允许少数民族的殊风异俗并存,少数民族安然相处。由于政绩显著,又被提升为右卫将军,并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税款、财政、粮谷、盐铁。羊祜知王浚才干,秘密上表奏请留任,果然获准,重新任命他为益州刺史。

西晋武帝咸宁初年(275年),晋武帝计划讨伐吴国,命王浚在益州督造战船。战船多层结构,可容纳两千人,上面可以驰马奔跑。是水中的活动城池。这种战船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遂提升他为龙骧将军,负责荆州、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地区)地区的军事。

对伐吴事,晋朝廷内争议颇多。王浚上书分析当时的两国形势,指出有利形势,并得到杜预等人的支持,才力斥众议,武帝便下诏发布进军命令。太康元年(280年)正月,王浚率蜀境水军自成都出发,兵不血刃,攻克坚城,顺流鼓棹,向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进军。

为了不误战机,他没有到长官安东将军王浑处“议事”,而是举帆直指石头的门户重镇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境),大获全胜。接着攻下石头,接受吴国国王孙皓的投降,亲自解开孙皓自缚枷锁,接受玉玺,收集吴国版图户籍,查封府库。军队很少有抢掠、扰乱居民生活的活动。晋武帝振出使者慰劳王浚。王浑嫉妒王浚有功,上奏武帝说王浚违令不听指挥。王浚也上书批驳王浑贪人之功,申辩自己无过,晋武帝对他没有论罪。

王浚班师回朝,被封为襄阳县侯,采邑万户。赏赐他的孩子王彝为杨乡亭侯,采邑1500户,共赐给王浚父子绢1万匹、衣一袭,钱30万缗及若干食物。王浚平吴功最大,却为王浑父子和豪强所压抑,每次进见武帝,就诉说自己打仗的辛

劳、功勋和被冤枉的情形,有时气愤得说不出话来,就不免失礼,但武帝每次都宽恕了他。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王浚功高赏轻,秦秀、孟康就替王浚代请。武帝也就按照他们的请托,升王浚做镇国大将军,加特进散骑常侍,官至龙骧将军,后又提升为抚军大将军。太康六年(285年)卒,时年80岁,谥号武,葬柏谷山(在今灵宝县西阎乡大字营村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忽必烈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王浚(206至286年)字士治,西晋弘农湖(今河南灵宝县境)人,出身官宦家庭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文天祥与赵孟頫
    马可·波罗见闻 元大都的节庆活动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内容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
    忽必烈和儒士
    忽必烈和宗教
    忽必烈与马可·波罗
    忽必烈
    忽必烈对日本、印度支那和爪哇的战争
    元朝的纸币与驿站
    马可·波罗眼中的忽必烈
    元世祖平云南碑
    忽必烈
    忽必烈,讳名呼必赉,睿宗第四子,蒙
    龙三角谜团 外星人打败忽必烈征日军队
    忽必烈建国及其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
    忽必烈治理中原和蒙军的继续南侵
    宋蒙战争中影响深远的伟大战役
    帝国最后的征伐
    甘延寿(公元前?-前二五年),字君况
    忽必烈的宗教政策
    忽必烈灭宋之战
    忽必烈的文化政策
    忽必烈时代的经济问题
    元朝的建号与建都
    忽必烈死亡时的政治现实
    作为中国皇帝的忽必烈
    忽必烈与涮羊肉的起源
    通惠河与元大都遗址公园
    忽必烈留下的传统
    忽必烈东征日本
    邓晨(?-49) 东汉初官吏
    冯异(?-34),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
    许劭 (150-195) 东汉评论家
    邓禹(2—58),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
    耿弇(3~58年),字伯昭,挟风茂陵(今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
    荀悦(148~209)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郑吉 ?~纪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渐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
    祢衡(173~198),汉末辞赋家
    赵高(?─前207),本为赵国贵族,后入
    杜笃(?~78)东汉学者,字季雅
    沈括
    扬雄(前5─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
    何晏 (约公元193-249)
    完颜宗弼(?~1148)金朝大将
    马武(?—61)东汉大臣。
    班彪(3~54),东汉史学家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
    王允,字子师,东汉末年的司徒
    何休(129~182)中国东汉时期今文经学
    张辽(169-222),字文远,雁门马邑(今
    赵歧(约108-201) 东汉经学家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
    王肃(195--256)
    郑玄(127~200),中国东汉末年经学大师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
    夏侯渊(?-219),字妙才,谯(今安徽亳
    窦融(前16年-公元62年),字周公,扶风
    虞喜(公元281--356年),字仲
    郑众(?-114) ,字季产,南阳犨县(今河
    王粲(177~217),汉魏间诗人。“建安
    阮瑀(?~212),汉魏间文学家
    王匡(?─23年),王莽的侄子,东平陵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
    廉丹(?─22年),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
    魏延(174-234),字文长,蜀汉的第
    召公
    班婕妤(约公元前48-2年)汉代女作家
    马援(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
    禇少孙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马可·波罗笔下的元大都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
    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
    徐干(170~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
    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
    庞统(174-214),字士元,襄阳人,初与
    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阳
    贾逵(30-101),字景伯,扶风平陵人
    关羽(?-219),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
    刘縯(?─23年),字伯升
    蒙恬(?~前210)秦朝将领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
    张让(?-189),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
    中文名称: 耒歙
    忽必烈(1215—1294年),元朝的创建
    张纲,汉人,为人刚正不阿,为忠义之
    刘歆 (约前53—后23)西汉古文经学家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
    周瑜(175-210),字公谨,庐江舒县(今
    鲁肃(172-217),字子敬
    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
    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今
    孙坚(155-191),字文台
    仲长统(179-220),字公理,山东邹县
    李膺(110-168),字元礼
    郑士良(1863-1901)号弼臣
    楚威王之子,名熊槐,战国时楚国的国
    王建(约767~约831后)
    桓谭(约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
    项梁(?─前208),楚国贵族后代,项羽
    刘表(142-208),子景升,山阳高平(今
    杨震(公元59年—公元124年),字伯起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
    瑗,字子玉,东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
    汉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江苏
    傅玄,字休奕,公元217年生于北地郡宜
    周昌(?-前192)西汉大臣。沛县(今属江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
    祭遵(?—33年),字弟孙,颍川颍阳(今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人,自幼勇
    铫期(?—34年),字次况,颍川郏(今属
    袁术(?-199),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
    弘扬佛教的大法师—释道安(公元312或
    刘璋(?-219),字季玉
    忽必烈
    慈禧太后(1835~1908),清咸丰帝奕
    张宝,东汉末黄巾起义领袖。河北巨鹿(
    张梁(?一184),东汉末黄巾起义首领
    李陵(?─前74),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向戌
    左雄,(?-138)东汉大臣、政论家
    郭泰(128-169),泰或作太,字林宗
    侯霸(?-37)东汉初大臣
    张俭(115-198),字元节,山阳高平(今
    张角(?-184),冀州钜鹿(治今河北平乡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
    邹阳西汉散文家,齐人
    萧何(?~公元前193)
    梁冀(?-159)东汉权臣
    陈蕃(?-168),字仲举
    韩信(?~前196)
    马融,(公元79- 166年),字季长
    隗嚣(约前72_33),字季孟,天水成纪
    王符(约85--162)东汉哲学家
    忽必烈的经济规划与儒士治国:蒙古铁
    田蚡,西汉大臣。长陵(今陕西咸阳东
    姜尚(?—公元前1021年),字子牙
    冯绲(?-168) 东汉将领
    伍子胥(前559~前484)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
    杜密(?-169)东汉名臣
    赵苞(?-177) 东汉官吏
    鲍宣,(?-3)西汉大夫。字子都
    法正(176-220),字孝直
    忽必烈对中国版图的伟大贡献
    魏伯阳(约100—170),东汉著名炼丹家
    张轨(-314年),十六国时期前凉国的
    英布(?─前195),又名黥布
    侯览(?—172),东汉山阳防东(今山
    马元义(?-184),黄巾起事组织者之一
    一统大帝忽必烈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
    忽必烈早年的活动和手迹
    窦婴,(?-前131)西汉大臣
    杜诗,(?-38)东汉机械工程家
    元世祖忽必烈二征日本再遇台风
    彭越(?─前196),字仲
    忽必烈三伐日本失败
    攻日失败 忽必烈受了马可波罗的诱惑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全面叙述
    忽必烈是一位军事家,他重视建军治军
    他学习中国先王的贤明圣迹
    古铁骑三伐日本均失败 忽必烈政权动摇
    说说忽必烈的皇后
    秦桧(1090~1155)南宋权□、卖国贼
    元世祖忽必烈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