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浚
王浚(206至286年)字士治,西晋弘农湖(今河南灵宝县境)人,出身官宦家庭,博涉经典,美貌仪伟,有大志,不被乡邻承认。他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后被地方推举,做河东刺史徐邈的幕僚,与刺史女儿喜结良缘。后参加征南军事,因功被尚书左仆射羊祜荐为车骑从事郎中。不久又被提升为巴郡(在今四川东部地区)太守。巴郡处吴国边境,兵士苦役,百姓多不愿生男孩,王浚乃减轻赋徭负担,强令执行保护男孩生命的条律,并给予优厚生活条件,养活数千人。后调任广汉(今四川省遂宁县境)太守,施政有方,分利给民,深得民心。恰逢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用计击杀张弘,平定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升任益州刺史。任职期间,武力与怀柔政策并举,允许少数民族的殊风异俗并存,少数民族安然相处。由于政绩显著,又被提升为右卫将军,并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税款、财政、粮谷、盐铁。羊祜知王浚才干,秘密上表奏请留任,果然获准,重新任命他为益州刺史。
西晋武帝咸宁初年(275年),晋武帝计划讨伐吴国,命王浚在益州督造战船。战船多层结构,可容纳两千人,上面可以驰马奔跑。是水中的活动城池。这种战船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遂提升他为龙骧将军,负责荆州、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地区)地区的军事。
对伐吴事,晋朝廷内争议颇多。王浚上书分析当时的两国形势,指出有利形势,并得到杜预等人的支持,才力斥众议,武帝便下诏发布进军命令。太康元年(280年)正月,王浚率蜀境水军自成都出发,兵不血刃,攻克坚城,顺流鼓棹,向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进军。
为了不误战机,他没有到长官安东将军王浑处“议事”,而是举帆直指石头的门户重镇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境),大获全胜。接着攻下石头,接受吴国国王孙皓的投降,亲自解开孙皓自缚枷锁,接受玉玺,收集吴国版图户籍,查封府库。军队很少有抢掠、扰乱居民生活的活动。晋武帝振出使者慰劳王浚。王浑嫉妒王浚有功,上奏武帝说王浚违令不听指挥。王浚也上书批驳王浑贪人之功,申辩自己无过,晋武帝对他没有论罪。
王浚班师回朝,被封为襄阳县侯,采邑万户。赏赐他的孩子王彝为杨乡亭侯,采邑1500户,共赐给王浚父子绢1万匹、衣一袭,钱30万缗及若干食物。王浚平吴功最大,却为王浑父子和豪强所压抑,每次进见武帝,就诉说自己打仗的辛
劳、功勋和被冤枉的情形,有时气愤得说不出话来,就不免失礼,但武帝每次都宽恕了他。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王浚功高赏轻,秦秀、孟康就替王浚代请。武帝也就按照他们的请托,升王浚做镇国大将军,加特进散骑常侍,官至龙骧将军,后又提升为抚军大将军。太康六年(285年)卒,时年80岁,谥号武,葬柏谷山(在今灵宝县西阎乡大字营村北)。
王 浚
王浚(206-286)字士治,西晋弘农湖(今河南灵宝县境)人,出身官宦家庭,博涉经典,美貌仪伟,有大志,不被乡邻承认。他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后被地方推举,做河东刺史徐邈的幕僚,与刺史女儿喜结良缘。后参加征南军事,因功被尚书左仆射羊祜荐为车骑从事郎中。不久又被提升为巴郡(在今四川东部地区)太守。巴郡处吴国边境,兵士苦役,百姓多不愿生男孩,王浚乃减轻赋徭负担,强令执行保护男孩生命的条律,并给予优厚生活条件,养活数千人。后调任广汉(今四川省遂宁县境)太守,施政有方,分利给民,深得民心。恰逢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用计击杀张弘,平定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升任益州刺史。任职期间,武力与怀柔政策并举,允许少数民族的殊风异俗并存,少数民族安然相处。由于政绩显著,又被提升为右卫将军,并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税款、财政、粮谷、盐铁。羊祜知王浚才干,秘密上表奏请留任,果然获准,重新任命他为益州刺史。
西晋武帝咸宁初年(275年),晋武帝计划讨伐吴国,命王浚在益州督造战船。战船多层结构,可容纳两千人,上面可以驰马奔跑。是水中的活动城池。这种战船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遂提升他为龙骧将军,负责荆州、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地区)地区的军事。
对伐吴事,晋朝廷内争议颇多。王浚上书分析当时的两国形势,指出有利形势,并得到杜预等人的支持,才力斥众议,武帝便下诏发布进军命令。太康元年(280年)正月,王浚率蜀境水军自成都出发,兵不血刃,攻克坚城,顺流鼓棹,向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进军。
为了不误战机,他没有到长官安东将军王浑处“议事”,而是举帆直指石头的门户重镇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境),大获全胜。接着攻下石头,接受吴国国王孙皓的投降,亲自解开孙皓自缚枷锁,接受玉玺,收集吴国版图户籍,查封府库。军队很少有抢掠、扰乱居民生活的活动。晋武帝振出使者慰劳王浚。王浑嫉妒王浚有功,上奏武帝说王浚违令不听指挥。王浚也上书批驳王浑贪人之功,申辩自己无过,晋武帝对他没有论罪。
王浚班师回朝,被封为襄阳县侯,采邑万户。赏赐他的孩子王彝为杨乡亭侯,采邑1500户,共赐给王浚父子绢1万匹、衣一袭,钱30万缗及若干食物。王浚平吴功最大,却为王浑父子和豪强所压抑,每次进见武帝,就诉说自己打仗的辛
劳、功勋和被冤枉的情形,有时气愤得说不出话来,就不免失礼,但武帝每次都宽恕了他。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王浚功高赏轻,秦秀、孟康就替王浚代请。武帝也就按照他们的请托,升王浚做镇国大将军,加特进散骑常侍,官至龙骧将军,后又提升为抚军大将军。太康六年(285年)卒,时年80岁,谥号武,葬柏谷山(在今灵宝县西阎乡大字营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