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平云南碑,这块丰碑记录着元世祖的赫赫军功,却也背负着当时云南人民的一段痛苦回忆。忠诚的石龟一直背负着这些回忆,直至今朝。
云南大理城外苍山龙泉峰下,是著名的三月街,在这百代老街的旷坝上,耸立着一块巍峨丰碑,在苍烟落照中显得分外伟岸,这就是有名的《元世祖平云南碑》。
此碑立于巨硕的石龟背上,高达4.5米,宽1.65米,分上下两节,中有石条挡护,边有石框镶砌,碑额为大理石,雕二戏珠,额篆“世祖皇帝平云南碑”。行文50行,上石30行,每行20字,下石28行,每行25 字,共1300字。因岁月摩娑,现存1000余字。
碑立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撰文者是翰林程文海。元成宗铁木耳时,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最高行政长官)也速答儿议立此碑,歌颂元朝开国皇帝世祖忽必烈讨平云南,一统南滇的圣德神功。
云南历史上与中原王朝若即若离,南诏之后,大理国兴,虽与宋王朝保持君臣关系,但地处边疆,宋室势力鞭长莫及,大理国实为地方割据政权。段氏大理国传有22世共315年,此间宋室不向大理派官、派兵、派款,政由段氏出,这一局面到忽必烈亲征讨平云南才告结束,云南自此归入中央王朝的区划与辖治,因而忽必烈是一个对祖国统一大有建树的杰出人物。
忽必烈灭南宋王朝的战略可称旷古未有。其行军用兵路线是从宁夏入甘肃,翻越六盘山, 由甘肃入四川松潘,然后兵分三路入滇。忽必烈亲统中路大军,跨革囊,渡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从丽江直逼洱海,一举荡灭大理国。行经之地,纵横万里,多属不毛,天堑布途,非天才大略者不敢为。扫平云南后,元军分兵由四川、湖北、广西几路进逼南宋京都杭州,形成长达数万里的大迂回包围圈,从而一举灭宋。这一战略的艰险与成功,证明忽必烈是一位胆识过人的统帅。
碑文歌颂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赫赫功勋,对他平定云南采取的许多政策、策略多有表述。其载:公元1252年,世祖率兵10万人甘肃,下四川,乘革囊渡金沙江而击大理。此前,元曾派使臣人大理招降段氏,道阻而还。11月,从丽江又“再使招之,至其(大理)国遇害”。于是,世祖统兵“薄其都城”。世祖为取信于民,沿途“禁杀掠焚庐舍”,三遣使臣入大理招降,“三返弗听,下令攻之”,城破,大理国主段兴智逃遁鄯阐(今昆明),宰相高太样被元军追杀于姚州。世祖用当地人士杨公“招复散亡之民,各安其业”。公元1254年春,世祖回北方,“留大将兀良合台经略之”,是年秋,“拔都阐,得兴智以献,释不杀。”段兴智“献地图,请悉平诸部,并条奏治民、立赋之法”,元宪宗赐兴智“摩诃罗嵯”(王)称号,令其回云南“同辑大理”。大理国灭后,元军父“平乌蛮部落三十七……诸蛮相继纳款,云南平”。元灭南末后,在云南建立中书行省,以赛典赤·赡思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置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将云南有力地控制在中央政权之下,从此,云南正式成立省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大理国割据300年的历史宣告结束。赛典赤把行省治所迁到昆明,大理作为云南政治中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日来读此碑,回首数百年前世祖忽必烈的业绩,令人不得不喟叹其功盖千秋,恩被百代,而歌颂其功绩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无疑是一块见证历史的丰碑。
此碑以正楷大字书丹,劲瘦工严,有欧柳遗风。想此为颂主丰碑,记经国大事,非海内高手不可落笔。而《书史会要》一书也称其“矩夫字体纯正,下笔暗合书法,亦工大字”。
此碑是云南元碑中的精品,面洱海而屏苍山,亦颇有碑中帝王之姿。
碑历元、明、清三代至今已700多年,一直保存在原地。1965年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碑南侧立高1米,宽0.65米的大理石说明碑。碑由大理县文化馆管理,聘请西门村村民张学友为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及清洁卫生工作,有人前来参观时,由文化馆专门分管文物的同志前往接待介绍。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文物古迹被视为“四旧”而遭到破坏,“元世祖平云南碑”也在劫难逃。1967年,大理州各县市红卫兵集中大理城学习,学习期间掀起了大破“四旧”高潮,各处名胜古迹纷纷被破坏,在这一高潮中,“元世祖平云南碑”被当时参加学习的红卫兵当作“四旧”推倒砸落地下,下截碑身右侧被砸掉一角,毁坏碑文10行,近200字,碑身部份石条及墙丁石被当地群众取走,碑体随弃荒野。管理员张学友无能为力,只把“说明碑”收藏起来。
1975年,国家逐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元世祖平云南碑的保护被提到议事日程。大理县文化馆通过调查,请当地工匠座谈,做出详细修复方案和预算,写出报告,逐级上报到县、州、省文化、文物主管部门,请求拨给专款进行修复。云南省文化厅对报告作出了批复,并拨出修复经费。大理县革委会把修复任务交给大理文化馆,具体工作由杨益清、杨玉春同志负责。修复工程按《文物管理条例》中“保护现状和恢复原状”的原则实施,先用吊车把上下两截碑身和碑额装还碑座上,用麻石砌筑拱券形加固外框,上下两石衔接处正反两面用麻石条夹紧加固,用水泥补平被砸掉的碑体右下角及其他损坏部位,请当地书法家王永寿仿原碑文字体重书并补刻被毁碑文,将原管理员张学友收藏的大理县人民委员会原立“说明碑”重新立于碑的南侧,同时用剩余经费修筑了四面各10米的围墙。担任此次修复工程施工的是西门村杨钧基建队和区测队,石工技师杨家鑫。
1988年,大理市文化局提出将元世祖平云南碑保护范围由100平方米扩展至800平方米方案。经市人大主任赵枝源、副市长蒲振清、赵波、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杨士斌、市工商局长孙祥、城建部门领导及专业人员多次现场勘察研究决定,碑区扩展保护范围确定为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共600平方米。扩展方案报省文化厅批准同意后,大理州拨专款2万元修筑保护围墙。工程于1988年10月开工,1989年3月竣工。施工单位是大理市十一建筑公司杨凤鸣基建队。
按国家文物管理要求,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于1989年立标志碑,1992年立说明碑;1991年自筹经费6000元,建碑后五开间石木结构临时看护房,聘请专人进行日常的保护管理;1992年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和保护范围,并绘制平面图;1993年拍摄保存现状录相资料,建“四有”档案。
2001年06月25日,元世祖平云南碑作为元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2年大理市文化局根据元世祖平云南碑无保护碑亭,碑体长期置于日晒雨淋之下,风化剥蚀日趋严重,不利于碑体、碑文的保存;1975年重立碑体时用混凝土修补碑身的做法不符合文物保护原则要求,所筑麻石拱券加固边框掩盖了原碑外貌;现在碑区保护范围狭小,参观视廊和游客无法展开,影响参观效果,游客可直接触摸碑体,不利于碑体保护;碑区无展厅和功能用房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等现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细则》、《大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之原则和规定,制定了《元世祖平云南碑保护维修方案》,并逐级上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审批。
方案依据文物维修原则和碑体现状,提出了清理、拆除原有不合理的碑身砼修补物和影响碑体原貌加固边框,用同样质地大理青石修补碑体,还碑体以历史原貌,建石木结构碑亭以保护碑体,使碑体免遭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损坏等具体项目及操作办法。提出增加征地面积3180平方米,拓宽保护范围,以碑亭为中心,东建大门,西建展厅,南北及大门两侧建内廊式功能用房,廊内设释文碑及元世祖平云南历史事件文字介绍或画卷,碑亭周边用麻石铺设视廊广场,进行环境绿化、美化,完善水电服务设施,将其建成文化旅游景点的规划。
2003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所报方案,并下拨维修经费70万元。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管理,于2005年10月—2006年5月完成了碑体加固维修和碑亭修建。施工单位是大理国光园林古建公司。
目前,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对元世祖平云南碑保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视,下一步将划拨土地和下拨经费,按规划方案逐步实施保护和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