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e >> 何建明 >> 正文

 

永远的红树林——一个青年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探索

。而有时为了一个数据,他要打几十遍电话,妻子接到电话交费的通知单吓了一跳:“是不是有人窃用我们家的电话线了?”梁言顺赶紧将房门关紧,说:“你说什么呢?没看我这些日子躲在书房里整休往外打电话嘛!”妻子说:“那也不会有那么高费用嘛!”梁言顺悄声说:“我在单位里也打了不少电话,让电话局一起把费用结在我家的帐上了……”妻子这才换了种口气:“谁让你不事先告诉我嘛?”
 建国五十年,我们的GDP增长了10倍,但我们是建立在消耗了矿产资源40倍的基础实现这种增长的。2003年,中国在经历了非典疫情袭击后仍然实现了9。1%的GDP增长速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这样伟大的成就无可比拟,值得欢呼。但我们应当清醒一个事实:国家每增加一亿元的GDP,所需的固定资产投入是4。99亿,近五倍!2003年,国家9。1%的GDP增长靠的是26。7%的投资增长在支撑着。这一年我们消耗的煤、石油和铁矿石,占在全世界总消耗量的30%多,而我们创造的社会生产总价值仅占全球社会生产总价值的%。我们还创造了几个“世界第一”——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世界第一、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美国居世界第二……。约有一亿以上的人口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而因空气污染导致每年有1500万人患上支气管炎等疾病。
  我们曾经许多人羡慕石油之国的科威特人过着富得流油的富裕生活。因而科威特人则张着恐惧的目光看着我们东方巨龙发呆:每年中国要吃掉他科威特全年产出的10000亿桶原油!
  呵,电在吃紧。繁华的温州大街上现在你去看,会发现遍地都在响着那种小发电机,隆隆作响的城市将购物的游闲挥之殆尽;
  煤在吃紧。而《新闻联播》里隔三叉五地播报着“矿难死亡”事故,并且一件比一件可怕;
  充满爱情的大学校园也变得不那么温情。马加爵一连杀掉同室学友,根本毫无道理……
  这是怎么啦?
  “兮兮兮,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兮!”远远的历史长河边,一个叫荀子的人在向我们朗读他的《天论》……。
  梁言顺接过先哲者的话,回应道:天苍苍,地茫茫,现代化文明古国的发展车轮势不可挡。强本自有节用之论。天不能贫也不会贫,重要的是要觅出不贫之道。
  四
  1996年盛夏的一个日子里,梁言顺刚刚获得一份公安交通部门统计出的前一年全国公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损失达近200亿元)时,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叫蓝岭山区的浅水滩村,出现了一件让生活在都市财富世界里的美国人都感到震惊的奇迹:全村约80户人家,250人,他们在这一天集体宣布拒绝电缆进入社区,“我们将从此退出现代化城市的生活方式。”那些满身是钱的“村民们”如此说。而且他们竟然乐滋滋地说:“我们终于因为这儿没有一根光缆线而使电视机收视产生强烈的不良而可以走出家门,彼此走到山顶的树荫下聊天谈家常了。其中一个村民说:“多少年来,我烦透了全家人你争我夺地抢看几十个频道的生活了。一场足球比赛,竟然会有十三个频道同时转播。那样的生活,比起我现在连一个电视频道都模糊的闲情逸致不知要苦恼多少倍!现在电视不看了,我可以去钓鱼,这才叫人的生活。”
  浅水滩的生活方式成了当今美国人的一种时尚,让人耐人寻味。
  当“烧开水都快成为消失的艺术”了的时候,人们期待生活能够恢复到过去那种平静而又自在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日子。
  中国人的生活与发达的美国人生活还有巨大差异。中国人因此努力地向往和追求着未来。但我们实在不用等所有生活和工作用的光缆全部铺到家门前再像浅水滩的村民们愤怒地毁掉它而去刻意寻求那种原始古朴的生活。我们可以提前意识,提前行动。
  梁言顺在完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代价损失寻访后,他的目光转向了“低代价经济增长”的研究课题上。
  过度的乐观之后,是过度的悲观,是中国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时现时闪的一种普遍潮汐。
  “照你的理论,我们在创造100元的财富时付出了40多元的巨大代价,这种发展还有多少意义嘛?干脆,让GDP见鬼去吧!”有人这样对梁言顺说。
  “错。大错特错。”梁言顺绝对不同意这种观点。“中国如果没有必要的GDP快速增长,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提出代价问题,并不等于GDP就一分不值钱了,更不是刻意地制造人为因素去拖国民经济的快速列车前进步伐。其根本点是我们在追求GDP的指标同时,必须考虑经济增长中的成本因素,实现一种以人为本的低代价经济增长模式。”
  “有这样的模式吗?”
  “当然有。”梁言顺所说的“有”,便是他在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概念时独立完成的“循环三增长”理论。梁言顺认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至今并未形成一种科学的理论,尤其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实现途径方面的研究更不够。因而他提出:在发展的前提下,不论整个地球,还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或者哪个地区,既要实现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构成危害的基本条件只有两个:一是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替代,二是生态环境的循环净化。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梁言顺概括为“三增长模式”:经济低代价增长;自然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扩大增长和人口适度的零增长。
  理论有时显得异常枯燥,但理论的价值常常能产生无可比拟的能量。
  当梁言顺在全国一片“GDP大合唱”时,他勇敢地提出了“必须重视经济增长中的代价”概念,而当人们一遍遍慷慨激昂地说着“可持续发展”其实又不知“可持续发展”为何物及如何采取实现这种“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时,他的“两循环三发展”理论,让学术界和广大实践者眼前为之一亮。极其推崇梁博士理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李文华每每谈起此事,都为喜形于色:“‘两循环’思想,这种在复杂的事物和多种矛盾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做法,反映了发明者抓纲带目的哲学思想在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具体应用。”而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的马建章教授则认为梁言顺的“三增长”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997年,梁言顺的《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学著作为博士毕业论文获得专家一片好评。并在日后荣获中共中央党校1995—1999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经济学类第一名)。谁都知道,中央党校是个什么地方?那儿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理论家云集地呵!区区一个年轻博士的论文,竟然获了个头奖,可知梁言顺多么荣幸!慧眼识真知。1999年,梁言顺的这部学术著作很快被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教授亲自作序并如此评价:“这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专著,对推动经济学界认真研究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人民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何建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永远的红树林——一个青年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探索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愿为“百年石油”耗尽后半生——访作
    伟大工程的壮丽诗篇——评何建明的长
    实践“政治经济学”的作家何建明
    《北京保卫战》之五:走进SARS病毒实
    《北京保卫战》之二:SARS袭击北京之
    何建明:重写中国改革开放史
    生命如歌,文学如歌
    破解“世界级难题”的动人报告
    “共产党员,跟我上!”
    何建明第三次捧大奖
    永远的红树林
    《北京保卫战》之一:来自指挥部的报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向生命施爱
    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何建明:刊物卖版面不光彩 文学不该与
    亲人不哭,而我热泪盈眶……
    何建明
    《北京保卫战》之四: 分分秒秒第二战
    《北京保卫战》之三:泪流满面的日子
    北方大港人
    展现伟人的智慧与幽默——杨华方长篇
    2003年文坛回眸之六报告文学了 影子跟
    何建明:劳动人民的孩子不怕劳动
    记忆2010年最痛的瞬间
    不懂农民就不懂中国——评何建明《农
    用文学见证和发现历史
    何建明:做一个冲锋的战士
    人民性的价值立场——评何建明报告文
    来自龙门山的报告
    何建明:报告文学家是冲锋的战士
    冀东大发现
    何建明:我不看好靠操控的畅销书
    融通大理性大悲悯的大叙事
    高考,不倦的话题——读《中国高考报
    用文学形式阐释科学发展观
    何建明: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具备的五种
    源头活水笔底波澜——关于《根本利益
    何建明:一边是冰山 一边是火焰
    生命如歌
    《国色重庆》一本书里的重庆形象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