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近影
为同一个人连续写两本书,何建明在报告文学作家中开了一个先例。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根本利益》在2002年发表后,曾轰动一时,也使一位默默无闻的纪检干部梁雨润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的先进典型,并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最近何建明创作的《根本利益》的姐妹篇、长篇报告文学《为了弱者的尊严》再次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100余家媒体报道和转载。《为了弱者的尊严》讲述的是梁雨润在担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以来,站在执政为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一位人民公务员的赤诚之心,为身处弱势地位的百姓争取生存权、致富权、知情权及财产权,倾力为民解难的感人事迹。何建明充满感情地说:“关注民生,是文学和作家的一种基本责任。文学如果想获得人民更多的喜爱和关心,作家就必须时刻想着自己的人民,只有这样,文学才会在人民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 何建明和梁雨润的相识缘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听了梁雨润简短的自我介绍,当时正在党校学习的何建明联系中央关注的农民问题和腐败问题,意识到梁雨润这样敢说敢干敢做的干部值得一写,他下决心为这位被老百姓称为“梁青天”的人民好干部写一本书。惩治腐败和拯救农民的基本权利是他创作《根本利益》的主观愿望,之所以写《根本利益》的姐妹篇,是由于何建明看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下,处于地位、文化及经济弱势的百姓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为了弱者的尊严》就是想借梁雨润这样的好公务员的行动来提醒和呼唤人们对百姓权利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的尊重。 何建明好像就是为报告文学而生的,从部队的一位新闻干事到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10多年来,他创作了十几部报告文学作品,近300万字,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1995年,他以描写矿难的报告文学《共和国告急》崭露头角;后来又以一部反映贫困大学生命运的《落泪是金》打动了无数人心,直接引发的全国各界向贫困大学生的捐款就达2000多万元,国家也因此推出了一系列资助贫困学子的政策;《中国高考报告》发出的呼唤,掀起了中国教育改革浪潮;描绘三峡大移民的《国家行动》、表现科学发展观的《永远的红树林》等受到中央高层的深切关注。他以敏锐的新闻感觉和火一样的激情,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关注民生。如他所说:“我太热爱和适合报告文学了,报告文学使我丢失了生命中许多宝贵的东西,又使我拾回了更多的精神财富和心灵的满足――这种财富和满足就是作品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得到了回应。”他连续两届获得“鲁迅文学奖”,并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及五届全国报告文学奖,《落泪是金》被美国报纸评为1999年全球十大最有影响的华文作品,被介绍到十几个国家。 何建明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全国作家中唯一的全国劳动模范。何建明的勤奋在作家中是有名的,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决定了他要饱受奔波之苦,总是见他风尘仆仆地来来往往。写一部作品,他有时要跑几十个地方,采访几百个人,而且都是自费,写《落泪是金》他自费花了4万多元。现在他担任《中国作家》杂志主编,采访和创作主要利用下班后和节假日时间,常常是周五去外地采访,周日归来。外出出差,他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笔记本电脑写作。有一次作协领导晚上11点多给他打电话,他还在办公室里写作。早期他也写长篇小说、电影电视,但他觉得自己还是最适合搞报告文学,这和他的性格与气质有关。“我喜欢火热的生活、火热的感情,曾经有人问我的性格,我说‘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火焰’。其实冰山和火焰是同一回事,只是在不同时间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报告文学有时也需要‘冰’一般的冷静。需要热时,就要像火焰一般燃烧。这是我对报告文学的理解。” 写报告文学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做到既反映主流生活又让老百姓爱看,何建明认为报告文学触及社会的阴暗面,作者要站在更高的立场,因为党的利益与老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作者怀有关心民生的情怀,寻找典型的题材,作品也会受到百姓的欢迎。 何建明觉得可写的题材太多了,自己天天干都来不及,只有尽可能把精彩的东西写出来,他现在正在写“中国农民新命运三部曲”和纪念重庆建直辖市十周年的作品,还打算写有关教育的《大学有病》,他说:“一个充满文学激情和新闻感觉的报告文学作家,不可能在你生命允许的每一分钟内停止关注社会、停止写作生涯,这就是我们的时代给予今天的报告文学作家的一种财富和生命的不懈推动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何建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何建明:一边是冰山 一边是火焰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