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e >> 何建明 >> 正文

 

高考,不倦的话题——读《中国高考报告》有感

作者:胡 平

 我们这个国家,在教育制度上的争辩总是没完没了,眼下,何建明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又可能引起一轮新的议论。像制作电视专栏一样,话题是重要的,这部书制造了话题,使我们有兴趣发表文章,顺着话题说下去。
  《中国高考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现行高考制度的种种弊端和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对此我是持赞成态度的。我的孩子也将面临高考,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我们全家,但我不太愿意让他研究这本书,以免影响士气。
  在中国,围绕着中考、高考所进行的竞争是激烈的,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种现状。不过,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的人口太多,受高等教育的几率太小,总要有个办法决定谁来上大学。这个办法要尽量公平,唯一相对公平的办法就是文化水平考试,谁能想出第二种办法呢?书中写到的一位湖北大学的查教授很有意思,当年,是他在邓小平面前大力倡言恢复高考制度,今年则激烈地认为,“如果看到现在这样的高考,我宁可不主张大学招生考试”。我以为此教授的说法是过激了,有点因噎废食的味道。大学招生不考试的时期是文革时期,那时只讲究出身,是一种反动。其实,残酷的竞争在今日不仅存在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成人之间,多少企业因此而破产,多少人员因此而下岗,没有万全之策。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历史的进步,今天的中学生、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起50到70年代的中学生、大学生不知要高出多少,并且将要在不远的未来迅速取代50到70年代的“产品”,承担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所以,总的看法,目前的高考制度是基本适应于国情的,利大于弊。
  当然,竞争也有一个大家容易大家难的问题。正如书中指出的:中国教育的弊端在于它是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为了通过考试拉开档次,出偏题、怪题,用八股的方式对付学生,徒然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也还大有改革之必要。尤其是政治课和语文课,里面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适用,早该清理清理,更新一下,不要误人子弟。孩子们够辛苦了,怎忍心让他们再额外浪费时间?一本《中国高考报告》,突出的价值在于集中起方方面面的情况,造成强烈的印象,使人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一本为全国中学生及其家长们说话的书。
  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诸如“想上大学肯定没有错,但理智地选择个人成才道路必然收益更可观,这也绝对没有错。”我想这种观念是值得提倡的。接受高等教育,肯定不是成才和成就事业的唯一途径,重要的是要能够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比尔·盖茨没有上过大学,一样独领风骚,就是明显的例证。不过需要补充的是:作为青年人,有条件上大学还是要上,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先掌握知识再从事创造更为要紧。不宜过分地灌输如下的信息,即某某大科学家当学生时成绩平平,某某大作家考大学时数理化不及格等等,那都是个例或过去的事。在今天,即使当作家,数理化不及格也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当代中国出不了大作家,恰恰与作家们学业上先天不足有关。就多数人而言,上大学仍然应该是成才的必经之路。
  何建明较为精辟地分析了中西文化的一种差异:中国人以追求圣贤和完备自己的学问为自己所要实现的人生之梦;西方人以追求无限的个人自由和幸福为自己所要实现的人生之梦,这就指出了中国人在崇尚学问上的某种盲目性。的确,中国人为了完善学业所作出的努力几乎带有自虐性,但未必经世致用;西方人比较快乐、轻松地度过学生时代,却没有影响他们的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照起来发人深省。我以为,中国文化的问题不在于崇尚学位,而在于不能充分实现学问的作用。我们的社会机制尚有缺陷,没有造成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无法更大程度地鼓励创造力的发挥,这才是症结所在。相信这种情况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得到改善。
  在中国当学生会是一件苦事。没办法,中国人口多,经济欠发达,想求学哪能那么轻松?若中国早些年搞计划生育,早些年搞改革,情况不会这么严重。高考问题只是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一个侧面,一种表征。高考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谁能上大学,谁能上重点大学,谁能上好专业的问题,也是个市场竞争的问题。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何建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高考,不倦的话题——读《中国高考报告》有感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愿为“百年石油”耗尽后半生——访作
    伟大工程的壮丽诗篇——评何建明的长
    《北京保卫战》之五:走进SARS病毒实
    实践“政治经济学”的作家何建明
    《北京保卫战》之二:SARS袭击北京之
    何建明:重写中国改革开放史
    永远的红树林——一个青年社会科学理
    生命如歌,文学如歌
    何建明第三次捧大奖
    《北京保卫战》之一:来自指挥部的报
    永远的红树林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共产党员,跟我上!”
    破解“世界级难题”的动人报告
    北方大港人
    何建明:做一个冲锋的战士
    《北京保卫战》之三:泪流满面的日子
    何建明:劳动人民的孩子不怕劳动
    人民性的价值立场——评何建明报告文
    冀东大发现
    何建明:报告文学家是冲锋的战士
    《北京保卫战》之四: 分分秒秒第二战
    何建明
    展现伟人的智慧与幽默——杨华方长篇
    来自龙门山的报告
    亲人不哭,而我热泪盈眶……
    何建明:我不看好靠操控的畅销书
    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2003年文坛回眸之六报告文学了 影子跟
    何建明:刊物卖版面不光彩 文学不该与
    何建明:一边是冰山 一边是火焰
    源头活水笔底波澜——关于《根本利益
    用文学见证和发现历史
    生命如歌
    记忆2010年最痛的瞬间
    《国色重庆》一本书里的重庆形象
    何建明: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具备的五种
    用文学形式阐释科学发展观
    融通大理性大悲悯的大叙事
    不懂农民就不懂中国——评何建明《农
    向生命施爱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