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e >> 何建明 >> 正文

 

伟大工程的壮丽诗篇——评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行动》

作者:蒲海清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自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以来的十年余中,三峡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程进展十分迅速稳健。今年是三峡工程全面进入新的历史性阶段,年内将实现首次下闸蓄水、永久性船闸通航和首批机组并网发电。这将预示着世界水利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可待的几年内就会成功  屹立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中国人做了近百年的“三峡梦”已成为现实。三峡工程之所以能进展得如此顺利,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和成败,这便是被国外专家称为“世界级难题”的百万移民问题。作为主事三峡工程工作的领导管理者之一,我可以欣慰地向全国人民报告:至此,我们的三峡移民工作,不仅进展十分顺利,而且已经完成了最艰巨的一、二期共64万人的移民任务,其中外迁14余万人,库区就地安置50余万人。根据一项跟踪多年的调查结果:搬迁后的移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并逐步开始走上致富之路。
  百万三峡移民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只有亲身经历和感受它全过程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三峡工程最关键的是移民问题。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移民的壮丽诗篇,但像三峡工程这样一次性工程移民就达一百多万,这是史无前例的。而我们就这样承担起来了,而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百万移民,它牵涉的面,牵涉的人,牵涉的深层次问题,是非从事此项工作的人所能全部认识和理解得到的,即使我们这些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常常也会遇到那些具体的复杂的和完全预想不到的问题。百姓离别热土家园的那种感情,浩浩荡荡进行搬迁的军事化行动,一家一户到了迁入地后居安食饱就业上学云云巨细之事,哪一个环节都关系到移民能否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目标!
  三峡工程的伟大,首先是由百万移民工作而拉开战幕的。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可以说,它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一项将永远被历史所记载的伟大事件。而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正在进行之中的时刻,我们欣喜地阅读到了由作家何建明同志历经数月“三下三峡”而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行动》这部全景式记录三峡移民的优秀作品,它的出版和发表,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和及时。记载任何历史,只有那些直接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人才有最好的发言权。我们知道,《国家行动》已经在三峡库区和广大移民中间产生了热烈而广泛的影响,并受到好评。这说明作品达到了它应有的真实性、可读性和欣赏性。这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读到的第一部成功反映三峡移民工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它的成功点有几个方面:
  站在历史的高度,展示百万三峡移民工作的壮丽卷。《国家行动》中有一个“至高决策”的篇章,特别记录了从孙中山毛泽东、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等几代中国领导人,在三峡工程问题上所表现出的伟大胸怀和英明决策。一曲“百年梦想”,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历史卷,透过当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第一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这一概念,到国破山河碎的旧中国时代,我们看到中国知识分子们只能枉有一腔“三峡情”,即使再完美的“萨凡奇计划”,也不属于自强自立的中国人所为,因而最终的结果“三峡梦”也只能是一场空想之梦。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站在千里长江流域的亿万人民利益之上和为了中华民族国富民强的高度,一曲“高峡出平湖”的豪迈诗篇,气壮山河,从此“三峡梦”开始成为中国人真正成为走向繁荣富强的铿锵步履。然而三峡工程毕竟太伟大,资金投入太大,工程技术太复杂,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因而实施起来也异常困难,尤其是在我们国力尚不具备的时候,上与不上始终是决策者们犹豫再三的事,毛泽东带着一腔激情想在三峡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结果仍然带着未了的遗憾把“三峡梦”留给了后人。但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如果不是毛泽东时代几十年中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及三峡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三峡工程所进行的实际上从未间断的基础工作,以及在决策上所进行的每一次尖锐的斗争——尽管这种斗争有时带着明显的政治色彩,有时带着盲目的“战争恐惧症”,可它毕竟对我们后来正式实施三峡工程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缺的。毛泽东的功劳,是使我们中国人民能够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勇于挑战那些常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气壮山河的事,而且正是他运用马列主义辩证思维,使长江三峡工程在技术层面上的民主化决策进入前所未有的轨迹,这一点我们应当永远记住。有人曾经认为,三峡工程的论证走过了几十年可能是一种“工程浪费”、“时间浪费”,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从历史的长远角度看,还是从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政治角度看,都会发现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遗产。在毛泽东时代没能使三峡工程正式上马,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国力尚不具备。三峡工程能够在邓小平时代,全面开始启动,正是应了邓小平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像三峡工程这样一项世界级的大工程,又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进行,没有足够的国力,没有科学技术的保障,没有稳定可靠的社会基础,那只能是一种梦想。“看准了的事就不要犹豫”。这是邓小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何建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伟大工程的壮丽诗篇——评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行动》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愿为“百年石油”耗尽后半生——访作
    《北京保卫战》之五:走进SARS病毒实
    实践“政治经济学”的作家何建明
    《北京保卫战》之二:SARS袭击北京之
    何建明:重写中国改革开放史
    永远的红树林——一个青年社会科学理
    生命如歌,文学如歌
    破解“世界级难题”的动人报告
    《北京保卫战》之一:来自指挥部的报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永远的红树林
    何建明第三次捧大奖
    “共产党员,跟我上!”
    何建明:刊物卖版面不光彩 文学不该与
    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向生命施爱
    亲人不哭,而我热泪盈眶……
    来自龙门山的报告
    展现伟人的智慧与幽默——杨华方长篇
    《北京保卫战》之四: 分分秒秒第二战
    何建明:劳动人民的孩子不怕劳动
    《北京保卫战》之三:泪流满面的日子
    何建明
    融通大理性大悲悯的大叙事
    用文学见证和发现历史
    何建明:做一个冲锋的战士
    人民性的价值立场——评何建明报告文
    冀东大发现
    何建明:报告文学家是冲锋的战士
    北方大港人
    何建明:我不看好靠操控的畅销书
    2003年文坛回眸之六报告文学了 影子跟
    何建明:一边是冰山 一边是火焰
    高考,不倦的话题——读《中国高考报
    用文学形式阐释科学发展观
    何建明: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具备的五种
    《国色重庆》一本书里的重庆形象
    记忆2010年最痛的瞬间
    不懂农民就不懂中国——评何建明《农
    生命如歌
    源头活水笔底波澜——关于《根本利益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