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e >> 何建明 >> 正文

 

永远的红树林——一个青年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探索

问题,因此可以说,在对索洛余值赋予新内涵后,使得这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不仅涵盖了资本决定论和收入分配决定论,还包括了知识决定论——姑且这么叫吧。也就是说,经过修正后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知识经济形态也是适用的。同样,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也不会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失去生命力!”
  东方晓白时,年青博士合上他的稿子,将期待的目光转向导师。
  苏教授依旧笑咪咪地说着:“好,我同意你这一推导,也赞成你刚才的一番论述。记住:任何经得起考验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的证明。把中国这些年来发展中所付出的代价找出来,这是最有力的理论根基。明白吗?”
  “明白。”梁言顺重重地点点头。
  苏星教授:“最近我这边没什么大事,你有时间就忙你的课题,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出去走走。”说完,又笑咪咪地走了,可这回苏教授的笑要比平时灿烂得多。
  三
  这一工程太巨大了!而且充满着风险和某种容易被人误解的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用“蒸蒸日上、一日千里”来形容毫不夸张。可是梁言顺现在要做的是“会诊”中国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这好比时下要给正在“火箭队”热得发烫的姚明诊断这个“小超人”是不是因为多投了几个篮而是否会缩短几年寿命一样,不遭骂才怪!更何况,年青的博士现在是在给日新月异的共和国的发展着的并举世都在公认的强壮肌体会诊,来自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民心的等等方面都有巨大压力。
  “压力自然很大,但我没有怕。我一直遵循着导师苏教授的话,他说要想做好经济理论的文章,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要从原理到原理。正如毛泽东说过的,调查就像‘十月怀胎’,不怀胎,何由分娩?而分娩的过程总是充满阵痛。苏教授是过来人,经历过建国后几十年的政治风云,他经常教导我,追求真理确实不容易。有些搞马克思主义的人为什么也会动摇?原因有两,一是信念不十分坚定,二是有私心,明知不对,或者明知是对的,却由于经受不起各种压力而改变航向,最后迷失了自己应该走的路。我选择低代价经济理论研究,目的非常清楚,是想让警示我们快速发展着的时代列车在奔腾向前时,要十分的注意计算你是不是该用那么多油?是不是该开得平稳些?是不是注意到了列车行进时的安全性?这里没有半点私心。所以顶再大的风险和压力我也要把自己的理论研究做下去。”梁言顺说。
  追求真理的人总是浑身长着傲骨。
这一年,梁言顺长利用开会之机,来到了南国春城昆明,顺便对滇池进行小范围的考察。从小伴着泰山长大的梁言顺很早时候就期待着到昆明、到滇池看一看,因为在小时候他就被一段赞美滇池的优美文字所吸引:“……。站在滇池旁的西山顶上,眺望滇池,波光浩渺,苍苍茫茫,俨如高原上镶嵌的一颗璀灿晶莹的明珠,以其卓绝的风姿著称于世。”期待一饱眼福滇池这颗明珠的风韵和美景,是梁言顺一个少时留存的梦。
  说来也巧,这次到昆明开会,梁言顺他们就住在滇池岸边,他住的房间傍着湖畔。梁言顺一进房间就迫不及待地推开房间的窗户,他想多看一眼滇池这颗“明珠”的风采。哪知窗子刚刚推开,扑面而来的不是清澈飘香的湖风惬意,而是一股难闻至极的奇臭!再下楼近看湖水,黑乎乎的,像口巨大无比的油缸,上面则漂满了各种污垢的杂和垃圾……。这就是滇池?这就是南国的“明珠”?梁言顺站在湖边,叩问苍天。
  苍天明白无误的告诉他:明珠当年确实风姿婀娜,可如今早已默然无光。
  梁言顺的心很痛,几天开会他都寡言少语。而后来会议组织者特意带他们到了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一游后,梁言顺听到一则动人的传奇故事,更叫人思绪万千——
  美丽的翠湖畔的那个故事这样说,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这里的人们非常注意家园的环境保护,因而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总有一个孤独的老人在徘徊。原来,这个老人在十年里,节衣缩食,用他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像他女儿一样的在湖面上飞来飞去的海鸥,生怕行人伤害了这些小精灵。1995年,当这群西伯利亚的白色小精灵再次飞临昆明的翠湖时,守护海鸥的老人不幸病逝了。邻居说,在老人家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只有几个鸡蛋是老人生前唯一留的全部“财产”,而这也是老人准备蒸好鸡蛋馍给海鸥喂的。
  老人的故事感动了昆城。一个名叫《山茶》的杂志社和云南“人与自然”基金会为此在老人常去喂海鸥的翠湖边发了个讣告,告知人,也告知鸟:“海鸥老人于1995年12月20日病逝,终年71岁,为昆明化工厂退休工人……。老人虽逝,却望海鸥常飞,愿老人之愿与海鸥同在。”讣告和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那张照片就放在老人常去喂海鸥的湖边,许多行人见后都在老人的照片上签字,他们中有母亲和孩子,也有与“海鸥老人”同样年龄的老者和背着小书包的儿童。人们把签满名的老人遗照放在坪上,准备撒食,以代表老人再一次喂海鸥。哪知刚放好老人的遗照,未及撒食,竟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至,围着老人的遗照一次次盘旋飞翔,连连鸣叫,那叫声和飞翔的姿势与平时完全不一样,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似的。
  再细看这群鸟儿,它们时而急速地扇动着翅膀,轮流在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鸣叫,时而俯身掠过老人的遗照,轻轻用展开的翅膀抚摸着照片,又在空中盘旋呜啼……。在场观看这一景的人无不落泪,人们感慨万千地喃喃着:鸟儿有灵性,好人得好报啊!
  这首故事令梁言顺感动,他特意让人领到老人常去喂海鸥的地方凭吊。
  站在逝人已去的地方,梁言顺想到了污垢的滇池,也想到了干涸的黄河和泛滥成灾的长江……他的心在流血,在阵痛。
  “我要数据。必须是正确无误的。”
  “对,最好是实例,一丝不差的实例。”
  “不行,简单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你们最好给我提供年度统计表。”
  “对对,我要的就是经过精确计算后的资料。政府正式公布的当然好嘛!”
  “……。”
  梁言顺以独立的个人行为开始了繁杂而庞大的收集与统计相关资料的工作。那些日子里,同事们看到办公室里的梁言顺,只要一停手头的工作,就抓起电话,四方联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何建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永远的红树林——一个青年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探索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愿为“百年石油”耗尽后半生——访作
    伟大工程的壮丽诗篇——评何建明的长
    实践“政治经济学”的作家何建明
    《北京保卫战》之五:走进SARS病毒实
    《北京保卫战》之二:SARS袭击北京之
    何建明:重写中国改革开放史
    生命如歌,文学如歌
    破解“世界级难题”的动人报告
    “共产党员,跟我上!”
    何建明第三次捧大奖
    永远的红树林
    《北京保卫战》之一:来自指挥部的报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向生命施爱
    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何建明:刊物卖版面不光彩 文学不该与
    亲人不哭,而我热泪盈眶……
    何建明
    《北京保卫战》之四: 分分秒秒第二战
    《北京保卫战》之三:泪流满面的日子
    北方大港人
    展现伟人的智慧与幽默——杨华方长篇
    2003年文坛回眸之六报告文学了 影子跟
    何建明:劳动人民的孩子不怕劳动
    记忆2010年最痛的瞬间
    不懂农民就不懂中国——评何建明《农
    用文学见证和发现历史
    何建明:做一个冲锋的战士
    人民性的价值立场——评何建明报告文
    来自龙门山的报告
    何建明:报告文学家是冲锋的战士
    冀东大发现
    何建明:我不看好靠操控的畅销书
    融通大理性大悲悯的大叙事
    高考,不倦的话题——读《中国高考报
    用文学形式阐释科学发展观
    何建明: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具备的五种
    源头活水笔底波澜——关于《根本利益
    何建明:一边是冰山 一边是火焰
    生命如歌
    《国色重庆》一本书里的重庆形象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