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e >> 何建明 >> 正文

 

永远的红树林——一个青年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探索

正巧从一份国外资料上看到了这个市长的所在城市已经被列上了从卫星照片上确认的中国五大“雾都”之一。西方世界很幽默,其实是在挖苦我们,他们把中国污染特别严重的几个城市列在了“影响世界环境”的黑名单上,还说是可同英国伦敦比媲的“雾都”呢!
  “好啊,人家将我的城市与英国伦敦相比,我高兴还来不及了!”当梁言顺将这一消息告诉这位市长时,那市长一副不以为然、反以辱为荣的表情。
  “老兄,你以为这个‘雾都’光荣称号给了你真的是很光荣啊?错,大错特错!”性格斯文的梁言顺难得发火。他说:“你知道‘雾都伦敦’的景象吗?”
  “我到那儿考察过。伦敦的雾确实很浓,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似的,很美,也很壮观。”市长说。
  “那并不是美,更不是什么壮观。是摸不去的灾难!”梁方顺媚媚动听地给这位市长讲述了“雾都劫难”的故事——
  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经常被浓雾所笼罩。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英国著名的日记体作家约翰·伊夫林就曾写道:“绝大部分伦敦人所呼吸的别无他物,老是一些又浓又浊的烟雾,外加一种又脏又臭的气体直人肺腑,使得全伦敦患粘膜炎、哮喘、肺结核的人比全世界患这些病的总人数还一要多。”
  然而谁曾想到,在不知不觉间,伦敦的茫茫大雾竟成为杀害众生的刽子手:1952年12月4日,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推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说,一个冷峰将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到6摄氏度,相对湿度约为70%。对于本地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
  这一天,从北海吹来一股风,吹遍了整个英格兰,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城市居民住户中烟囱内冒出来的团团浓雾吹到了九霄云外,因而空气变得十分清新怡人。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灾难正悄悄地来临。傍晚时分,伦敦正处于一股巨大的高气压气旋的东南边缘,较强劲的北风围绕着这个反气旋顺时针吹着。第二天,即12月4日,这个气旋中心已到了伦敦以西几百公里处,沿着通常的路径向东南方向移动。上午风速变小。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时至中午,乌云把太阳全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为3.3摄氏度,相对湿度上升到82%。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量度——风速表读数为零。据当时专家的估计,此时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整个伦敦处于无风状态,到处都是雾,站在泰晤士河上四面望去,恍如置身在白茫茫的云端。浓雾中,多家店铺白天都掌着灯,马路上只有少数有经验的司机开着车灯在行驶。飞机航班已被取消,火车只能缓缓移动,只有地铁仍在快速移动。一些地方能见度在1米之内,人们刚走几步便迷失方向。一位医生要出诊,甚至雇佣盲人做向导。美国卫星教育部大气防染局局长普兰特博士这样描述到:“当我们乘坐的飞机抵达伦敦时,因为伦敦机场浓雾弥漫,所以飞机只得在伦敦南32公里的多意奇机场着陆。在机场,刚一推开机舱门,一股硫黄和煤烟的气味扑面而来。下了飞机,听人说夜里在伦敦街道上散步,口中似乎有金属的味道。鼻子、咽喉及眼睛受到了辛辣的刺激,很像剥洋葱时的感觉。傍晚,从旅馆的窗户往下望去,经过的人群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用围巾、口罩、手套等捂着鼻子。”
  烟雾穿门人室,加速了支气管和心脏病人的死亡,数以千计的居民感到胸口窒闷,并伴有咳嗽、喉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发生。从烟雾发生的第一天起,受烟雾毒害的病人接连不断地被送进病房,哮喘和咳嗽声充塞着整个医院,危重病人临终时的痛苦情况难于言表,尸体不断地被拉走……直至2个月后,恐怖气氛仍然笼罩着伦敦。
  大雾一直持续到12月1O日方才散去,强劲的西风带来了北大西洋清冷的空气,吹散了伦敦上空阴霾,也拂去了人们脸上阴云。灾难过后,科学家们用了近1O年的努力,终于弄清楚烟雾毒害的原因。原来煤炭燃烧时释放出的烟尘中含有一种三氧化二铁的粉尘,它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化成硫酸液滴附在烟尘或雾滴上,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产生胸窒闷、咳嗽、喉痛、呕吐等症状,使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成倍增加。“雾都劫难”就是这样造成的。
  “天。我的城市本来就是个‘煤城’,这么说来弄不好也有一天会惨遭伦敦式的大劫难啊?”市长惊恐起来。
  “你以为呢!千万记住:经济建设要快速,可得注意全面协调的发展,光讲发展,不讲成本,那样的GDP再高也是虚的!”梁言顺直言相告。
  市长听后开始有些焦虑不安,但很快又显得理直气壮:“兄弟,你可不知。我们干具体工作的,现在是啥时候?一个城市跟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跟一个地区在咬着劲在比GDP呢!你GDP硬了,啥也都硬了!明白吗?这是中国的现实!知道吗,我这么年轻当上市长,而且在位子呆得住,靠啥?就靠这每年两位数的GDP,它像我的老子,没它,能出了我这个市长吗?”
  “可我也听说老百姓骂你的也不少啊!”梁说。
  市长坦言:“他们骂无关紧要,只要上面的人笑就行了。”
  “这样的局面早晚要改变。”梁言顺无法苟同,并坚信自己的观点。
  市长朋友拍拍博士兄弟的肩膀,友善地笑笑:“好吧,理论问题就留给你们这些坐办公室的笔杆子吧!”
  梁言顺的内心一阵痛楚: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活动,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代价?要发展自然要付出代价!干什么都要代价嘛!有人公然这样说,似乎还很有道理。
  但这样的认识是极其浅层的。它在某种程度上与只管发展不讲代价的行为如同一辙。经济的科学发展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缜密的,它的理论作用在于可以指导实践活动,并不走或少走弯路。一个人假如想通过假期好好调整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身体,他搭上了一辆豪华旅行车想上黄山观光休息,可豪华的旅行车半途翻在沟里,幸好有人相救才免于一死。最后车子总算将这个人送到了黄山,可这位老兄已遍体鳞伤,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设想这个人虽然人到了黄山,但他的整个旅行还有什么意义呢?
  曾经有一段时期,中国的快速发展似乎与英国十九世纪初叶诞生蒸汽机时代颇为接近。那时英国由于大量的蒸汽机取代了水利驱动,一些自以为很聪明和很前卫的厂商甚至在信笺上都加盖了“蒸汽企业”的字样,而且还印在了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上。这在当时的英国是一种十分享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何建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永远的红树林——一个青年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探索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愿为“百年石油”耗尽后半生——访作
    伟大工程的壮丽诗篇——评何建明的长
    实践“政治经济学”的作家何建明
    《北京保卫战》之五:走进SARS病毒实
    《北京保卫战》之二:SARS袭击北京之
    何建明:重写中国改革开放史
    生命如歌,文学如歌
    破解“世界级难题”的动人报告
    “共产党员,跟我上!”
    何建明第三次捧大奖
    永远的红树林
    《北京保卫战》之一:来自指挥部的报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向生命施爱
    吴仁宝:从“泥腿子”到农民巨人
    何建明:刊物卖版面不光彩 文学不该与
    亲人不哭,而我热泪盈眶……
    何建明
    《北京保卫战》之四: 分分秒秒第二战
    《北京保卫战》之三:泪流满面的日子
    北方大港人
    展现伟人的智慧与幽默——杨华方长篇
    2003年文坛回眸之六报告文学了 影子跟
    何建明:劳动人民的孩子不怕劳动
    记忆2010年最痛的瞬间
    不懂农民就不懂中国——评何建明《农
    用文学见证和发现历史
    何建明:做一个冲锋的战士
    人民性的价值立场——评何建明报告文
    来自龙门山的报告
    何建明:报告文学家是冲锋的战士
    冀东大发现
    何建明:我不看好靠操控的畅销书
    融通大理性大悲悯的大叙事
    高考,不倦的话题——读《中国高考报
    用文学形式阐释科学发展观
    何建明: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具备的五种
    源头活水笔底波澜——关于《根本利益
    何建明:一边是冰山 一边是火焰
    生命如歌
    《国色重庆》一本书里的重庆形象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