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到万田乡中心小学参加万田——鹿鸣两校老师共同演绎的同课异构活动。听了三节各具特色的课,这三节课的特点极其鲜明。
第一节课 执教者:万田丁志美老师 特点:长文短教重学法
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很长的课文。这种长课文如何实现短教呢?丁志美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启示,那就是必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时,丁老师就提出方法之一:长文快读,抓住重点词句。
在教学“告别村民”这个故事时,丁老师结合课文学习,不露痕迹地得出了另三个学习方法:抓关键字、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
在教学“重返战场”时,又归纳出抓住表现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感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丁老师即时生成,强调的学法: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去体会情感。
第二节课 执教者:万田姜艳芳老师 特点:激情饱满重熏陶
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教学中,只有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在这节课中,姜艳芳老师始终热情洋溢,精神饱满,以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有效的学习。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师的教学语言,可谓是妙语连珠,精妙绝伦。试想在这样的老师天长日久的熏陶感染下,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高吗?语言的学习需要的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慢慢的浸润。在这里我打一个比方:春天的雨往往是绵绵细雨,一下就是三两天。春天的土地也是湿润的。而夏天呢?土地干旱,好不容易盼来一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土地来不及吸收,雨水流走了。挖开泥土一看,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是湿的,下面的泥土依然干得发白。教师优美得当的教学语言就是绵绵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课堂上学生的语言水平让我吃惊不小。针对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清晰流畅,精准到位。有的问题,我作为听课老师尚且一时不知该如何做答,即使做出了回答,也远远没有学生的精彩。不信,请看学生当堂写的两个片断:
片断一:当嘎羧驻立江滩时,它想说:“我的伙伴们,26年了,整整26年了呀,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着你们,我多么想再见你们一面呀!可这不会成为现实的。不过,我很快就会为陪伴你们了。到时,我们就能团聚了。”
——邵怡婉
片断二:当告别寨子的时候,嘎羧心头涌起千言万语:“村民们,这些年来,谢谢你们的照顾,26年前,有我生命垂危的时候,是你们再次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火,让我活到现在。我该走了,我要去和我的同伴团聚了,再见……”
——徐王玲
课后一问,原来这个班的语文老师是姜斌。怪不得学生如此出色。
第三节课 执教者:鹿鸣郑国英老师 特点:双线并行重融合
郑国英老师是我的徒弟之一。她是一位素质全面的老师,能写会上,而且也适合上此类情感情较强的课文。这里的“双线”可以理解为工具性,人文性两条线;也可以理解为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课文内容的学习两条线。在教学中,我们力求两条线的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让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辅相成,让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课文内容的学习相得益彰。在此不作细评。如有兴趣可看本课的课堂实录。敬请关注和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