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广东省深圳市横岗中学 赵晓飞 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依据我们语文科新课程理念科研探索目标来设计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课型特点来安排每一节课,确实有效地探出一条普遍实用的教学路子。 探索一种教法:“师生互动,点拨研讨”;引导一种学法:“如何整体把握;如何表达得更好”。 二、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优美散文。文章叙写的是七八十只斑羚在后有猎人追捕,前是悬崖峭壁的绝境中,在镰刀头羊的指挥下,用牺牲一半来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成功飞渡摆脱绝境避免了种族灭绝的神奇故事。歌颂了老斑羚为了拯救种群临危不惧,舍身救种群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作者这样写,一方面告诉我们取得生命生存的艰难,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提醒人们注意身边的环境,盲目地捕杀野生动物,同样会给人类自己带来生存的危机,人们要学会爱护动物,爱护动物等于爱我们自己。文章展示的是动物世界极其悲壮而又神奇的一幕,故事本身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这群斑羚用他们的牺牲精神和神奇的智慧高唱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1、依据新课标确立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所以我们要简化教学的头绪,加强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突出教学的重点。本课教学应抓住飞渡这一重点来引导学生感悟,学习全文。 2、依据教学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单元明确要求“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要以整体感知为主,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其次,我们目前初一的学生存在两个实际弱点:一是整体把握能力较差;二是口头表达能力偏低。我们确立本课的教学目的包括: ⑴ 认知能力目标: 训练整体把握课文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⑵ 情感价值观: 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⑶ 确立的教学重点是: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难点是:如何表达得更好;激发学生关爱动物。 3、依据教材的课型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故事惊险,学习本文的过程是一个欣赏品味领悟的过程。因此,对本文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赏读和体会,主要以自讲、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学要点为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主旨,交流体会文章感人的情节,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并采取整体感知、复述情节、交流体会、拓展延伸、设计对白、设计口号六个步骤来学习本文。 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以情入境 讲一个动物界感人的故事:《蚂蚁迁徙》的故事。 二、整体把握课文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完型填空: 文章写了 事情;我被 精神所感动; 师生共同归纳: 整体把握课文要抓住两点: 1、写了什么; 2、为什么写。 三、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复述; 2、小组派代表进行复述比赛; 3学生评复述。(动画穿插) 四、交流体会 请同组互相交流,看看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按句式发言:最让我感动的是 页的第 段的情节,是因为 。 (齐读语段,共同感受。) 五、拓展到人类故事 1、回忆表现人类崇高精神品质的故事。 2、教师补充现实事例。 六、设计“对白”和“独白” 各讨论小组,展开想象,编一段老少斑羚飞渡前的心理对话。(要求:投入,合理,有感情) 角色: 生A──老斑羚; 生B──小斑羚 七、讨论 有人说,镰刀头羊最后的死是自杀,你认为呢? 八、以“保护动物”为主题,设计口号 九、布置作业 以“小斑羚的哀鸣”为题,试给人类写一封信。 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应该说《斑羚飞渡》一课的教学效果比我预料的要好。课后老师们的反应,让我感觉到大家对新课程及其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实践也多了理解与宽容,多了跃跃欲试的期待。 1、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智慧和情趣,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提出,应当具有六个特征:一是参与度,即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四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五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本课堂教学设计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入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品读赏析本文语言,感知抒情散文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进行个性创作,然后在领悟探究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挖掘创新潜质,力求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放飞。 2、体现“发展性教学设计”的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变知识性教学设计为发展性教学设计。所谓发展性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格局,而不仅仅是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等)和教师的“教”(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本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复述情节、交流体会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发挥想象,设计对白,,给狩猎队员写一封信,并进行能力迁移,请你设计一条以保护动物为主题的口号,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重视学生的合作研讨: 合作研讨旨在变静态的个体为动态的群体,变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间的综合多向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在设计教学环节中,我在“交流体会、设计对白、设计口号”时都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把选择权、发言权下放给予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4、引导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学习: 教学中,我力图避免陷入一种“旁观者”的人文教育误区。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只有在同阅读者的精神意识产生碰撞、对话时才是真实的。文章向读者提问,读者向文章提问,并共同寻求解答,文章的意义只在阅读者向文本提问的过程中呈现。阅读者如果把自己排除在场景之外,穿着一副客观性的盔甲,通过分析语句、段落、中心进行人文精神的学习,这显然只是在自欺欺人地操练一些人文精神的术语,离真正的人文精神是十分遥远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避免客观化地“冷读”课文,避免上成冷冰冰地将道德与意义标签贴在相关的文本上的伪人文教育。在左右为难间,难免有失当之处,这从上文中也不难看出。我环顾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自己做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在教学环节中完成了。当然,如果这节课,能组织学生更深入地探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效果会更好。 5、利用多种手段让课堂更精彩: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并配音易于达到情感上熏陶的目的。也许是出于公开课,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我大胆的处理教材,本课的课文较长,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动画欣赏过程:斑羚飞渡过程。这些动画确实花费了我不少心思,我的设计意图是为引出课文重点语段——斑羚飞渡(第九自然段)的教学。另外,引入课文部分也制作了一个课件:蚂蚁迁徙的故事。课后在同行和专家点评时,引起了我很大的反思,引入部分该不该用“蚂蚁迁徙故事”的课件?会不会有先宾夺主的嫌疑? 6、存在一些遗憾和思考: 在体验感悟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同组互相交流,看看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并说说为什么?”很多同学选了镰刀头羊从年轻那一拨走到老年那一拨,并回答:“勇于牺牲、乐于奉献、团队精神……”其实学生回答的够好了,而我却只让同学们齐读了一遍,没有及时回归到文本,去赏析文中美词、美句、美段。这是我在本堂课教学中最大的遗憾。 本课教学本人还写了《课堂教学实录》,学校也进行了“课堂教学实录拍摄”,本人非常希望得到更多教学工作者的指导和批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斑羚飞渡,沈石溪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斑羚飞渡》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