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信客 >> 正文

 

解读《信客》的文化意蕴

   喜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尤其是先生的《文化苦旅》,如先生在《吴江船》一文中认为“枫落吴江冷”写得浸肤冷丽,高妙得让人嫉恨。我常沉醉于先生时而深重苍凉,时而清丽委婉的叙述中,感受着新旧文化的信息在先生文字背后的奔腾冲突。《信客》便是这样的文章,它关注着中国农村丰富的文化现象。《信客》一文侧重抒写了一位年轻信客的生命流程。“信客”是“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的主要依靠”,他们奔走于城乡之间,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他们谈论的话语是“中国近代城乡的变化史料”,他们的生命见证了城乡的变迁。在他们的生命中,我们清晰了文化在这变迁中所实现的传承与更新。
  一、文化的冲突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
  “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作者寥寥数语向我们揭示了: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宏广的“农村力量”对“城市文明”的窥探,及对抗着农业文明而崛起的“城市文明”给予“农村力量”的冲击。
  在农村,这个相对封闭的结构体系里,生活相对静止。由于长期从事较简单且重复的物质劳动,人的思想容易守旧,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相对迟缓,进而接受也就显得更复杂,过程冗长。他们固守着传统,又被新思潮所苦,如文中所提“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而这些人多数“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他们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可见城市出现的新事物对他们的神经的震颤。但缺乏竞争、冒险与向外扩张的意识,让他们对城市文明始终是一种“觊觎”的姿态。
  而繁荣喧嚣的城市,有着相对开放的社会形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信息的大量涌入、冲击,人们怀疑着旧有的传统、规则,改变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市用新的观念去接纳、消化社会乃至世界发生的一切。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被认为是合理的,对个人的奋斗、冒险等也被认同,甚至被鼓励。她改变着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也改变着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人们。如文中写到一打工者到城市发财之后,只顾自己享乐,与时髦女郎同居。之后,他还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诬陷善良的信客为小偷……读到此处,我们可以想见其“生态环境与心理习惯”已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亦能隐约的感受到都市于追逐、享受物质者的宽容,对违背传统道德者的忍耐。
  信客因奔走于城乡之间,感受着城乡的冲突、新旧文化的交战,因而是“农村的神经系统”“最敏感的神经末梢”,他们自身也体现着这种冲突、这种变化。
  二、文化的传承
  旧有的文化,千百年传袭下来的文化中,崇尚道德,关注人际与人伦关系多于关注物质文明的文化特质,在农村,被相对完整的保存下来。
  1、担承
  对社会的担承,亦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文章中,有一位年老的信客,因在一次帮人托带红绸时裁下了“窄窄”的一条留为己用,栽了跟头,失去了一生的信誉。他“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他是如此的痛苦悲愤,但“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他已不能承担了,但必须有人来承担。在他,对社会的担承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即使自己是极卑微的。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这似乎是生活的挫败者对生命的挫败者的同情与理解,年轻人成为了信客。
  年轻信客的生命中也有着老信客所遭遇的艰辛与怀疑。他因通报外出谋生者客死他乡的噩耗而被大声呵斥、送去简陋的遗物被深深的怀疑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这是一句极干脆的回答。“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经历艰苦磨难时,他所坚持的何尝不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担承?
  在叙述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他人、对社会的担承的肯定。人生活于社会中,于社会的价值、意义,也许正是他承担了社会的责任,在生命中演绎了他的社会角色吧。
  2、守信
  “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的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
  ——周国平
  失去了诚信,便失去了为人的根本,也失去了成为信客的最基本的条件。老信客因裁下了“窄窄”的一条红绸,引来了众人的怀疑与误解,“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虽然这些怀疑都无法证实,“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但这偶尔犯下的小错却毁了他一生的名誉,使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因而当老人将自己的职责托付于年轻信客时,他“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的信客接受了嘱托。一路风尘,半辈苦旅,他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信守着自己对老人的承诺,恪守着自己为人的诚信,“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但后来,有一次,他送信却被诬陷为“私闯民宅的小偷,被扭送到了巡捕房”,被保出来后,他不想再做信客了。“这次回到家,他当即到老信客的坟头烧了香……他跪在坟头请老人原谅:从此不再做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即使如此,但他仍觉得自己有违老人的嘱托,是有愧的,必须求得原谅。
  诚信于我们的生命,仿如我们的血液。它的流动,让我们的生命因此鲜活。
  3、善良、宽容、厚道
  老人离开了村子,孤独地生活在山间的破房里。然而,他“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他留恋着他原来的生活,留恋着他生命曾经的一切。“刮风下雨时,他会起身,手扶门框站一会,暗暗嘱咐年轻的信客一路小心。”他似乎忘却了自己生命的悲凉,而深深地关切着年轻信客的生命。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一起感叹唏嘘”。他们如此接近,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对方的温暖。善良的他们相互关切着,让彼此暂时忘掉了生命的孤独。
  年轻信客听到外出谋生者客死他乡的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我们似乎已感受到了他的无奈,但他还是用他的宽容、忍耐表达着对死者的尊重,对生人的同情。
  年轻的信客给发了财的同乡送信,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侮辱,当别人问他事由时,“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他的善良与厚道,让他忍受了他人的错误。他的以德报怨,更让他的那位同乡感动并改变。
  年老的与年轻的生命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中,文化在生命的繁衍中被沉淀,被视为一种心灵习惯在传承着。
  三、文化的更新
  过于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忽视人的合理诉求,漠视人的正当权益,也会是一种片面。“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上海人》)“合乎人性的日常生活正有待重建。”(《江南小镇》)
  年轻的信客坚持着自己为人的道德准则,忍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但在生活中仍屡遭挫败。“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了。”他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他已无法固守他的生活。
  他没有选择继续忍耐,“他向乡亲们推说自己腿脚有病,不能再出远门”,从而作出了新的人生的选择。而这一选择更接近人的自然本性,这一选择也成就了他的另一种人生:“开始以代写书信为生”,“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不久,他担任了小学校长”,“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我常猜想,如果他仍是信客,仍继续着他的信客生涯,他的生命及归宿是否是老信客的重复。
  如某些固有的观念已忽视和压抑人自身的合理要求,自然会被摒弃或修正。文化也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更新的。
  读着《信客》,仿佛读着许多中国人的人生,及他们在中国文化氛围下形成的人性;读到了人生的沉重,也读到了人性的美好;读到了作者的思考,作者的态度,也读到了中国文人的责任与良心。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信客,余秋雨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解读《信客》的文化意蕴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道士塔》余秋雨——《文化苦旅》
    从《道士塔》看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道士塔》课堂实录
    《道士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道士塔》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案例:《道士塔》(余秋雨)
    《道士塔》课堂实录2
    重读余秋雨《道士塔》
    道士塔教学教案
    余秋雨《道士塔》评注
    余秋雨的《道士塔》之我见
    《道士塔》说课稿
    《道士塔》说课稿2
    《道士塔》说课稿4
    《道士塔》课堂实录(40分钟)探究式…
    道士塔
    敦煌千古事,苦乐谁心知——余秋雨《…
    道士塔-----余秋雨
    《信客》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信客》教案
    《信客》教学设计之二
    课文信客研讨
    《信客》教学设计及反思
    《信客》教案
    也谈《信客》的文化批判
    信客有关资料
    《信客》课堂实录
    《信客》教学设计之一
    [八年级语文试题]《信客》习题精选
    《《信客》导学案
    《信客》结局留下的思考
    《信客》教后记
    《信客》教学设计4
    《信客》教学设计3
    《信客》教学设计2
    《信客》说课设计
    信客原文欣赏
    《信客》评估测试
    《信客》教学设计及说课设计
    〈信客〉教案(第一课时)
    《信客》教案示例
    《信客》说课稿
    《信客》说课稿2
    《信客》说课稿3
    《信客》教学设计及反思
    信客的“信”
    《信客》课文背景知识
    读《文化苦旅》有感
    余秋雨和《文化苦旅》
    《信客》参考图片
    余秋雨:15年脚步就此打住
    《信客》有关资料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建议
    《信客》生字注音
    再谈《信客》
    文化苦旅中的信客
    《信客》课文导读
    万事“诚”为先──余秋雨散文《信客…
    《信客》学习目标
    《信客》课标解读
    《信客》素质教育新学案
    《信客》写作特色
    阳关雪
    莫高窟
    《信客》典型例析
    《信客》问题探究
    《信客》重难点突破
    《信客》人物形象
    体悟余秋雨
    《信客》写作特点
    《信客》重点难点
    《信客》结构分析
    《信客》中心意思
    《信客》词义辨析
    《信客》课堂实录
    《信客》形近字辨析
    《信客》基础知识题
    《信客》结局留下的思考
    《信客》语法修辞
    《信客》课外语段练习
    《信客》研讨与练习说明
    夜航船
    《信客》教学设计
    壮士
    《信客》多音字辨析
    《信客》课文简析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同步达纲练习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课时训练
    《信客》课时训练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课内语段练习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学法指导
    《信客》整体把握
    《信客》电子教材
    《信客》词语解释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说课设计
    《信客》问题研究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学法导引
    《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杂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