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帅老师的课,虽然无掌声,但师生这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毫无障碍,自然流畅,突出教者以导促学的先进理念。
1、设置情境,自然巧妙。课前老师用了两分半钟时间准备,首先出示扬州的市树——柳,说明杨柳的清秀婀娜的姿态和扬州的城市形象相得益彰,让学生想到唐代贺之章的《咏柳》,让学生了解柳树及柳叶,再出示北方的旱柳,说明其区别。然后问道:“作者为什么对柳叶儿有着一种特殊感情?”以引导学生抓紧课前时间去认真自读课文,用6分钟为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读课文,品味情感”板快中。教者该讲则讲,因为学生对本文的写作背景不熟悉,单凭几句话很难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因此教者用多媒体展示了那个饥荒的年月一幅幅画面,声情并茂飞抒尽心中的悲哀情感:“1960年至1962年,中国经历了非常严重的大饥荒。那些年,有几千万人死于饥荒;在那个年月,都在那个年月,到处都是饥饿的人们,到处都有渴望食物的眼神,还有骨瘦如柴的身架;在那个年月,有多少孩子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街头;在那个年月,人把树皮一点一点剥下来放在盘子里,同学们,这是他们的饭。多少人在荒郊野外去寻找能不能吃的野菜,只是为了充饱饥饿的胃。”然后教师自然问道:“作者在回味那段艰难岁月时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更多是快乐呢,还是苦涩呢?学生马上顺理成章地回答:“苦涩。”教者又追问:“为什么又用快乐的口吻叙述自己辛酸的往事?”学生水到渠成地答道:“反衬。”教师顺势予以肯定“对,这是以乐衬苦”,前面的争议到这里已迎刃而解了。
2、课堂导学,层次清晰。课堂教学分三大块:一、初读课文,品尝柳叶。二、再读课文,品读生活。三读课文 品味情感。感受生活用一个字,品味文本用一句话,品读情感用一段文,从字词到语子再到段落,层次感很强,可见教者的预设是用尽心思的。
三、巧妙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激情。
在“初读课文,品尝柳叶”这一板块中,教者安排的第一个环节是: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儿”写了哪几件往事。让学明确写了摘柳叶儿,吃柳叶儿,抢柳叶儿等。再引导学生从开头的“嚼柳叶儿”到最后的“赞柳叶儿”自然明确“柳叶儿”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第二板快的教学“再读课文,品读生活”,教者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读后感受的语句,并试着加以分析。
教师示范:教者将第4小节中的一些词语进行删改,删去前两个“吃光了”,并将“抢”改成了“找”,引导学生从作者用的反复的修辞手法和一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