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叶儿》,它选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说亮点几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讲的都是童年的故事,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童年的我与柳的不解之情,是柳叶儿救了“我”的命,陪“我”度过了那么多艰苦的岁月。写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苦涩。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根据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角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揣摩品味本文朴实且富有深意的语言。
学习本文,体会文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3.重难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记事,本文又是一篇语言朴实且富有深意的叙事性散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课有些句子语意丰富含蓄,初一学生受年龄和时代的限制,不易理解,而且有碍于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揣摩品味本文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因此我围绕“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理念来贯穿教学过程,并运用朗读分析法,讨论合作法来加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感受,表达,自学,探究,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首先使用幻灯片播放一些咏柳名句,再播放一些关于柳的图片,然后加以引导:同学们,“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它也有很多的用途,但你们吃过柳叶儿吗?知道它是什么滋味吗?要想知道它是什么滋味,就随我一起来学习这篇《柳叶儿》吧。(自然引出课文,让学生带着好奇与兴趣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用圈点评注法作阅读提要,标注生字词;说一说文章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圈点标注法就是把阅读中自己的疑问或感受体会标记出来,可以是疏通性的评点,标记好词好句子;也可以是思考性的评点,点评语言结构感情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本文作者对小小的柳叶怀有怎样的感情?播放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提供背景材料,并以典型段落为例,指导学生体会文中作者苦乐相伴的复杂感情。
(三)理解探究
新课程强调学习的探究性,结合语文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我采用品味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划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或词语,谈谈他们的理解和体会并深情地朗读,学生互评,老师指导。
然而,由于心理经历的局限,初一学生对个别句子深层含义的挖掘是存有一定困难的,于是我抛出两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抢柳叶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那么,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2、 “我”把太阳称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打比方还是真的这样看的?为什么?(以此来体会作者以苦写乐,苦中作乐的复杂感情,并学习衬托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艺术。)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讨论本文后,已经知道了童年的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实际上这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经历。今天,人们也吃野菜,但与课文所写情况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以“谈吃野菜”为话题,口头或书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的能力。)
( 五)布置作业
1 课后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并与《柳叶儿》作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
2 摘一片柳叶儿尝尝,看看是什么滋味,与作者所描写的是否一样,然后结合对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一篇随笔。
六、 板书设计
柳叶儿:苦;涩
→“苦”与“乐”的辨证结合→珍爱生活
“我”:乐
(此板书较好地抓住了课文的中心 ,清晰明了,层层推进,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亮点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在拓展延伸这部分,我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发展学生个性,较好得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