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绻侀珨涓枃杞崲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课《柳叶儿》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说明】
  教育部2000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验,制定并试行了新的课程标准。青岛市是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区,我们每一位参加课改的教师都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们以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改革的研究中,不断探求、不断思索、不断改进,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们的学生也逐渐变得聪明起来,他们由依赖等靠,变为主动积极的合作探究;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令我们十分惊喜的。
  
  【教学流程】
  
  一、每日一诗,导入新课
  师:上课! 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让我们一起欣赏"文智梦小组"为我们带来的"每日一诗"《咏柳》,有请"文智梦小组"上场。(学生展示《咏柳》诗课件,配古筝乐曲。)
  组员1: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让我们高声赞颂那些报春的使者。
  组员2:(吟诵《咏柳》诗。)
  组员3:这首诗从颜色和情态上写出了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同时也借柳树赞颂了春风。
  组员4:老师们,同学们,在这个迷人的大好春光里,让我们大家共同走向自然,走进春天,尽情绽放生机与活力吧!(四人鞠躬退场,学生热烈鼓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感谢"文智梦小组"为我们大家推荐了一首好诗。的确,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可是柳叶又苦又涩,有的人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来嚼一嚼,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想。
  师:好,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宋学孟写的《柳叶儿》。
  师:刚才"文智梦小组"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展现了他们良好的朗读水平,老师也想为大家朗读一下课文,大家欢迎吗?
  生:欢迎。
  (老师朗读课文,多媒体同步播放音乐课件;老师读完课文后,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大家。听完这个故事,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让大家来分享你的成果好吗?
  生1:听完故事我知道了,原来我国还有这么一段艰难的岁月,我们不能忘记。
  师:看来,你很有历史使命感呢!
  生2:我觉得作者把抢柳叶写得太有趣了,很生动。
  师:那一会儿你就把那些生动的句子在课文里划出来好吗?
  生2:好。
  生3:我觉得作者对柳叶充满了感恩之情。
  师:哦,为什么?
  生3:因为柳叶救过他的命。
  师:你听得很认真。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声)同意!
  
  三、自主阅读,研究探讨
  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作者对柳叶的感情?准备推荐给大家。
  (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哪位同学先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1:我觉的第二段抒发了作者对柳叶的特殊感情。
  师:为什么?
  生1:他是用品尝柳叶的方式表达他对柳叶的感激之情。
  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生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2:我觉得最后一段也抒发了作者对柳叶的感情。这一段写的也是作者再次品尝柳叶,可见他对柳叶的感情。
  师:说得不错。请你也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吧!
  生2:(读课文)
  师: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两位同学所说的这两段不仅内容相似,而且结构上还有关系呢!
  生3:首尾呼应。
  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发言吗?
  生4:我认为第三段也写出了这种感情。
  师:哦?能谈谈吗?
  生4:因为它点出了"我"对柳叶怀有深厚感情的原因。
  师:这段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但作者却把它列为一段,足见其分量。那么除了点明作者对柳叶怀有深厚感情的原因外,这句话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生4:承上启下。
  师:对。这句话的作用还真不小啊!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5:我觉得最能表现"我"对柳叶儿感情的地方是,"我"爬上柳树抢柳叶儿和家里人做柳叶儿、吃柳叶儿。
  师:对,你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地方确实能够集中表现作者对柳叶的感情。大家再仔细研读课文,看看自己还能发现哪些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研究。
  (生自由读文,准备3分钟)
  生1:课文第11段写"我"把太阳看成是一个鲜红鲜红的大樱桃,而且还是"肉作的",他为什么这么写?
  生2:因为早晨的太阳红彤彤的,远远看去就像个大红樱桃。
  生1:那他为什么不写像个"大圆盘"呢?
  师:问得好。大家想,作者是想有意打个比方呢,还是真就这样看的?
  生2:真这样看的。
  师:为什么?谁来接着说?
  生3:因为他当时很饿,看什么都想吃。
  师:同学们说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对,这个生动的比喻正是"我"当时内心饥饿难忍的真实写照啊!
  生:课文第11段写到太阳"兀地"跳出来。"兀地"是"突然"的意思,太阳怎么会突然跳出来?应该是慢慢升起来!
  师:哦,这位同学还很会咬文嚼字呢!
  生:(微笑)
  生:太阳出来时就是这样吧!
  师:我们都是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大家都见过日出吧?
  生:见过。
  师:那么你见过的日出是不是也这样"兀地"出现?
  生:不是的。
  生:老师,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只顾摘柳叶了,没有专心看日出,当太阳照到自己身上时,就觉得"突然"了。
  师:对,这里正说明"我"摘柳叶时的专注,当一个人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他还能有心思去赏景吗?谁还有问题?
  生:11段里写了"我从上面折了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面捡",我觉得应该是低着头捡,仰着头怎么捡?
  师:你读书很细心,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我觉得作者写得不准确,应该改成"低着头拣"。
  生2:低着头捡不怕上面的树枝掉下来砸着脑袋吗?我觉得这里应该是先仰头看上面的树枝落在哪里,再低头捡。
  生3:我在树下捡过树上扔下来的果实,就是一边仰着头,一边捡。
  师:好,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读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谁还有问题?
  生:第13段说"我"吃柳叶包子撑得肚皮"像纸一样薄,肠子都快淌出来了"。他怎么会吃得那样饱?
  生:那还不简单,包子好吃呗!
  生:不对,作者说柳叶"味苦,微涩",根本不好吃。
  师:可为什么"我"撑成那样?
  生:说明"我"当时很饿,"我"瘦得肚皮都像纸一样薄了。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年饥荒严重到什么程度,人们生活何其艰难!可是作者却说"那时全家最乐的就是我"。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只有八岁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吧!
  生:(小组展开讨论)
  生1:这说明"我"很乐观!
  生2:我年龄小,只是觉得爬树摘柳叶充满乐趣,不知道生活的艰难。
  师:我觉得两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不过我认为后一个同学的意见更为合理。那时侯我是全家最乐的,因为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乐的滋味又是何等苦涩啊!真可谓是"含泪的微笑"啊!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感谢作者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手法使我们了解了过去那段艰难的岁月,再来看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吧。(放映幻灯片,画面展示的是老师自己拍摄的一组孩子们幸福生活的卷,配乐《好日子》。)
  师:看完了这组图片,你有何感想呢?能联系你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吗?
  生1: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生2: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日子。
  生3:学了这篇文章,再想想自己的生活,我真的觉得很幸福。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历史虽然不会重演,但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些沟沟坎坎,那时我们怎么办呢?
  生:像"我"一样乐观面对。
  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到。
  师: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两项作业(投影幻灯片),一是推荐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它和《柳叶儿》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快乐搜索:寻找你快乐的童年时光,整理成小故事讲给同学听。二者任选一项,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精彩表现再一次让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下课!
  附:[点评1]
  课堂应该是个性化展示的艺术舞台
  --堂语文阅读课的联想
  高科园三中语文特级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柳叶儿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课《柳叶儿》课堂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