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学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立学 自学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毕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手段,它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1.布置前置性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充分的预习是确保课堂高效学习的有力举措。教者课前给每一位(组)下发前置性预习单,或者将预习题让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预习题一般设置3到5个为宜,学生所需自习时间为10到15分钟左右。设计的预习题,要着眼基础,问题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能自己解决,在预习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2.设计课堂活动导学单。 在学生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充分自习的基础上,教者必须紧扣本堂课学习目标设计导学单。导学单是在教者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后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科学制定。导学单一般设计3到5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主要问题,形成一条指向教学目标的问题链。这些问题已经与预习题有了本质的区别,充分体现能力立意,让学生在跳一跳后才能摘到树上的果实。作为教者,要对这些问题做到仔细推敲,深思熟虑,定位精准。课堂上教者引领学生围绕导学单开展自学,为后面进入合作和讨论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父母心》教案
四年一班 刘术荣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学习生字
2、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3、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 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 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可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次子换回长子时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 难舍女儿,要回女儿时,决意不送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是我校惠小宁老师的优质课展示中使用的资料。《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