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三、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五、句段理解

(二)那男人才哭着说:“本来不应该……。把那么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当爹妈的冷酷无情。你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女儿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

   理解: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土窝。”托.富勒说:“孩子是穷人的财富。”(《箴言集》)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孩子——这是作为能够影响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名人名言录》)这几句话点出了本文的中心。

   (三)该是父母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那位父亲牵着五岁的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财主太太的客舱。

……

……这回两口子一起来到那位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理解:为生活所迫而卖亲骨肉,其痛苦自不待言。怎么避免雷同的表达效果呢?作者三次调换分别用”眼含热泪、难割难舍”“无精打采”“痛哭失声”描述,痛苦逐渐加深,我们不难从中感到父母情感的震荡,从情节上说,又为“有钱妇人”最终放弃了收养作了铺垫。

六、积累中学语文在线()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七、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八、结构图解

贫穷父母        夫妻       第一次送子   第二次送子、索子  第三次送子、索子   索回女儿

多子没能力抚养     商量       请你收下吧   长子“是我接班人 “ 就像把婆婆仍了 “太太担心”

贵妇人 无子   求子:过好日子  第一次得子   第二次得子、       第三次得女、还子  还女儿  也跟着悲伤

日子富足       继承家业      按约付钱     还子,高兴同意   “有些不高兴”     “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

九、布置作业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