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五中 邓少华     【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2、导语: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
“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提问: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问:“格物致知”出至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却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提问: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讨论并归纳: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7、提问: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8、提问: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9、提问: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10、提问: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11、提问: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2、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13、提问: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讨论并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14、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15、提问: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6、提问:讨论练习二。
  【课后记】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习题精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堂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3
    《背影》《永远的悔》《应有格物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助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
    丁肇中:为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赏析
    丁肇中小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理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我的自白
    丁肇中:响彻诺贝尔颁奖大厅的中华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导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引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审美鉴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素质教育新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简介
    讲中文的丁肇中与讲英文的朱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题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及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句段品味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探究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突破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字注音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格物致知”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关资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特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课导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难点解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典型例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形似字辨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近距离观察丁肇中:为何“不知道”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结构分析
    议论文阅读要点
    “太空站找反物质实验”演讲(实录)
    《大学》简介
    《四书》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疑难问题──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参考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应有格物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多音字辨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奇”“怪”的丁肇中
    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达纲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从《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有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与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学评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与练习说明
    毕生追求就是满足好奇心
    丁肇中教授轻松说宇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丁肇中在汉谈治学──不懂就要问
    丁肇中谈宇宙大爆炸
    实验物理学大师丁肇中
    丁肇中的故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杂谈
    与丁肇中先生谈天
    丁肇中的科学之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电子教材
    科学大师的赤子情怀──丁肇中做客山…
    暗物质是一朵很迷人的“乌云”
    J粒子和丁肇中
    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
    丁肇中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得主丁肇中连答三个不知道
    丁肇中教授用中文发言了
    厚德载物 修身求真 务实立业
    丁肇中谈载人航天:这是美妙的一天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综合运用
    丁肇中讲述的五个故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分析
    丁肇中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测试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能力测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强化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父母是启蒙老师──丁肇中的成才之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研究
    读书有感 《十九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