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13~18),分析得出灰姑娘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里,人们已经有了遵守时间的伦理和习惯。 论据一:从1563年制定的英国《学徒法》的规定中推论出“时间等于金钱”已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论据二:从“抓住每分每秒不放松,尽你最大所能发挥最大功效”“盗取别人的时间就是大盗”等名人名言中推论出遵守时间的伦理与习惯起源于英国,并确立于同一时代的欧洲。 5.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议论文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现手段,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特别是杂文一类。如某些例证要用到描写,讲清事实要用到叙述,讲明写作缘由和一些事物的特点等要用到说明,而爱憎喜恶等感情的抒发,则要用到抒情。注意阅读这些成分,可帮助你更确切、更具体地了解所论证问题的实质。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中的记叙简明概括,是为议论服务的,它们作为立论的论据或论证的材料,选择和安排都取决于中心论点的需要。如本文中的记叙就一再抓住“时间”这个概念,写仙女的交代是紧扣时间:“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写灰姑娘的举动也是抓住时间的约束:“灰姑娘在仙女再三叮嘱严格遵守约定的时间之后”“第一天晚上,她一听到时钟敲响11点45分,便急匆匆地离开城堡,以免耽误约定的时间。然而第二天晚上,她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猛然想起时,时钟正好敲响12点。尽管灰姑娘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可这时魔法已经失效。”这一段记叙,更是给人以时间紧迫之感。而记叙文目的是以情动人,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的记叙来使人受教育,因此,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需要对人物作细致的描绘,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这些,都是议论文中的记叙所不能做到的。 6.体味语言。 本文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例如“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句中“仔细”体现了认真的态度,“似乎”表明还没有确切的证据,留有余地,“几点”说明值得思考的地方还不少。“果真如此的话,听到钟声才匆匆离去,根本是来不及的。”“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句中“根本是”“一定是”表明了鲜明的态度,语气肯定。“所谓不定时法则,简单来说,是指……”句中“简单来说”化繁为简,一目了然。这些语言都体现了论证语言的准确、严密、鲜明。 7.揣摩写作思路。 文章为什么先提出第一个问题,然后再论证第二个问题呢?这两个问题能否颠倒顺序呢?显然是不能的。“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时间的。”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是任何知道“灰姑娘”的故事的人都可能发出的疑问,而“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时代和社会呢?”这是一个与童话本身似乎毫不相干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充分的论据和科学的论证深入探讨。作者由简单到复杂,从熟知的有趣故事引出严密的逻辑思维问题,层层推进。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人说“愚昧比贫穷更可怕”,难道富有了,愚昧就不可怕吗?无数事实证明,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改革开放后,确有一些贫困者,侥幸富了起来。富了起来之后,又怎样呢?我的见闻较偏狭,接触这类富人的机会不多,不过,从别人口中,从电视里、报刊上,从对社会上种种现象的观察,总可以管中窥豹,略知一斑的。 目前,社会上流行一句时髦的话,叫做“过把瘾就死”。死不死我没见过,然而有的人每天在那里“过瘾”,似乎倒是的确的。过什么瘾?曰:吃喝瘾(摆豪门宴)、赌博瘾(一掷千金)、玩乐瘾(泡歌厅、夜总会),个别的还有吸毒瘾(吸食鸦片、海洛因)……诸如此类,沉溺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享乐”之中。不以为非,反以为富有就该如此。岂但如此,有的人还修坟、建庙宇、烧香、拜佛、卜卦、算命……搞封建迷信活动。据说只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温州市每年造坟都在三万座以上,并以造豪华、新奇坟墓扬名于世。许多城市养狗为患,据说一只所谓“西施狗”,售价从几万到十几万元。有位女士养一只狗,平时喂肉,某日主人外出,这只狗饿了,竟把主人的亲生小儿咬死了……这些行为、现象,均为某些富有者所为,那么,它所表现的是聪颖、文明呢,还是愚蠢、愚昧、愚不可及? 有位海外华人回来,看到类似现象感到十分震惊。他说:“海外许多爱国华人愿意资助祖国搞经济建设,造福家乡父老,而对此感到痛心。”是的,一面是无私的捐赠,一面却是荒唐与奢侈,怎不令人震惊?长此以往,将如这位海外华人所言:“一个人如果挥霍浪费,奢侈腐化,他的产业早晚有一天会葬送在他的手里!” 其实,纵观生活中,物质上富有了,人却处于愚昧状态的事例,恐怕还多。比如,富有起来的父母,无端地给自己一无疾病、二又健壮的小儿喝什么“人参蜂王浆”“小聪聪母液”之类的药品,把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弄成早熟的小大人;有的人暴殄天物,管它什么生态环境,滥捕乱猎珍禽异兽,然后去换取钞票以发家……对这些人来说,“富有”岂不是变成可怕?何以会可怕?愚昧所致也。所以说,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于是我想,治贫固然重
要,而治愚更是当务之急。 看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实在是一个又艰巨又迫切的任务! (解说:设计此题,主要是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灰姑娘的时钟》主要是从一个故事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本文是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提出观点。这些都是写作议论文常用的方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举例说明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 参考答案 1此文标题是个明确的判断,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2文章开头用设问句,引出中心论点。据此便能很快地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引论,2~5段为本论,6、7两段为结论。根据是:首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十分明显;第2段是总提段,开启论证;6、7两段总结上文,回应开头,深化论点。3从论证方法看,3、5两段用例证,第4段用引证。第3段列举三例后,末句用选择问代替分析,第4段则用海外华人的话作引证,指出富有者愚昧的严重后果,第5段分三层:第一句为第一层,提出分论点;二至五句为第二层,先举例后分析,论证分论点;末句为第三层,是本段结论。第5段的论证拓宽了范围,比3、4两段的论证进了一层。4例如,“个别的还有吸毒瘾”的“个别”,很有分寸;愚昧的富人是“侥幸富了起来”的,显示了逻辑的严密性;“治愚更是当务之急”,态度何其鲜明……此文语言也不乏生动之处,“弄成早熟的小大人”,“弄”含贬义,极富讽刺意味;“死不死我没见过……似乎倒是的确的”,幽默诙谐,饶有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