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育才中学 姚志良     【教学目标】

  1、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
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领悟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极其重要性。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难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探究“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把握各段意思,理清行文思路,归纳本文的三要素。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下面,我们首先对丁肇中先生做一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2、明确学习目标:

   ⑴ 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⑵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⑶ 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3、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 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  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4、检查预习:

   ⑴ 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⑵ 释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回答导入问题

    同学们找到造成这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了吗?

    明确:

    例:刚才那个女大学生因为没有格物致知精神,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她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格物致知精神,而中国的学生在这个文化背景之下,也是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偏向与抽象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才造成了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

  2、整体分析课文内容

   ⑴ 师:这两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实际上,造成了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既然这么重要,“格物致知”中国词究竟是上面意思?

     明确:格物致知就是“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意思。“格物致知”作为一种精神,是指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识的一种精神。



   ⑵ 师: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⑶ 师: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学生浏览课文,筛选信息,合作讨论,形成一致观点)

      明确:前面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我认为作者讲了三方面的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论点的:

      道理⑴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道理⑵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道理⑶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⑷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什么?

      明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他是否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⑸ 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明确;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开头紧扣题目,有“格物致知”的出处,引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作者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三个方面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发出号召。逐层深入说理,思路十分清晰。

   ⑹ 归纳本文结构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三、合作探究,明确本文论证方法

  1、聚焦论证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

   ⑴ 引用论证法:

     开头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三段引用《大学》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

   ⑵ 举例论证法:

      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借作者的亲身经历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需要毫无帮助。

   ⑶ 对比论证:

      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验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的对比;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终因头痛失败的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柱子的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验。
  四、小结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的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最后我想用丁肇中的一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
  五、作业

  1、你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一个例子。

  2、完成《导学手册》
  【板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具体剖析“格物致知”的含义

          具体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习题精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堂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3
    《背影》《永远的悔》《应有格物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助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
    丁肇中:为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赏析
    丁肇中小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理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我的自白
    丁肇中:响彻诺贝尔颁奖大厅的中华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导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引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审美鉴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素质教育新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简介
    讲中文的丁肇中与讲英文的朱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题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及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句段品味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探究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突破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字注音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格物致知”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关资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特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课导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难点解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典型例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形似字辨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近距离观察丁肇中:为何“不知道”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结构分析
    议论文阅读要点
    “太空站找反物质实验”演讲(实录)
    《大学》简介
    《四书》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疑难问题──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参考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应有格物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多音字辨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奇”“怪”的丁肇中
    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达纲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从《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有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与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学评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与练习说明
    毕生追求就是满足好奇心
    丁肇中教授轻松说宇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丁肇中在汉谈治学──不懂就要问
    丁肇中谈宇宙大爆炸
    实验物理学大师丁肇中
    丁肇中的故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杂谈
    与丁肇中先生谈天
    丁肇中的科学之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电子教材
    科学大师的赤子情怀──丁肇中做客山…
    暗物质是一朵很迷人的“乌云”
    J粒子和丁肇中
    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
    丁肇中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得主丁肇中连答三个不知道
    丁肇中教授用中文发言了
    厚德载物 修身求真 务实立业
    丁肇中谈载人航天:这是美妙的一天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综合运用
    丁肇中讲述的五个故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分析
    丁肇中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测试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能力测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强化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父母是启蒙老师──丁肇中的成才之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研究
    读书有感 《十九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