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一

同步自测一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查,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2)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试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3)知识能朔造人的性格。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它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修身养性的准则,南宋以后,又成为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C.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也称阳明先生。

D.本文的作者丁肇中,当代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3~5题。

①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②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④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础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⑤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⑥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⑦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3.阅读①~④段,填空。


4.阅读第⑦段,谈谈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5.第⑤段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说法?如同意,请举例说明;如不同意,请简述之。

 

 

同步自测二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积  累

(1)垒土成山,汇水成河,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有人偏不相信。他们总爱走捷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梦想在顷刻之间轰然成就大业。

(2)①财富是依靠积累的。②有人善于储蓄而致富。③有人却轻视每月几十块钱的储蓄,以为如此细数不如花光痛快。④他们不切实际地幻想天上掉下一袋钻石,地上拾到金元宝,或是中彩票获奖数千万元,一夜暴富。⑤当然,这种人只能是空想而已。

(3)对于学问,其理亦然。积累一分学问,便是充实一分生命。积累时看似无用,到用时却是珍宝,受用一生。然而不少人却轻视每天读一页书、写一页笔记,而相信吃了什么药便能智力陡增,然后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夜成了才子。殊不知天下的学者并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4)积累不足而过早成名得志并非好事。正像有些人银行存款不多却喜欢摆排场、讲阔气,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弄得手头拮据,捉襟见肘,被人笑话。有的人因为写了一篇文章、一支曲子或一首小诗,反映不错,受到舆论称赞,出名获奖。可是,由于作者的积累并不厚实,到手的荣誉又摧毁了他们继续进取的决心,于是再无新作超越已有的成就。

(5)“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深含哲理。漫长和迂回即是不断刻苦积累的过程,而走捷径达到的目的,往往昙花一现,甚至“欲速则不达”。

(6)为了人生成功的大厦,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不懈地搬沙砌石。

1.《新华字典》中“颠”有下列一些义项①头顶;②始;③倒、跌;④

颠簸,上下震动;⑤同“癫”。请给第(1)段中“颠扑不破”的“颠”字选择一个正确义项。

2.第(2)段共5句话,请选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文章第(3)段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4)段中的两个事实论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6)段中的“大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搬沙砌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世界

华伦达心态

华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华伦达心态”。

 

 

 

参考答案

同步自测一

一、1.(1)查—察   (2)试—实  (3)朔—塑    2.D

二、3.(1)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

(2)实验过程不是消极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3)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4.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5.(略)

同步自测二

1.③    2.A  3.学问是依靠积累的

4.(1)有人喜欢摆排场,结果手头拮据,被人笑话

(2)有人积累不厚实,再无新作超越已有成就

5.成功,积累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一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习题精选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堂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3
    《背影》《永远的悔》《应有格物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
    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助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典型例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赏析
    丁肇中小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理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参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字注音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引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突破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与练习说明
    初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读书有感 《十九札》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及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句段品味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毕生追求就是满足好奇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简介
    与丁肇中先生谈天
    科学大师的赤子情怀──丁肇中做客山…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强化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探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形似字辨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导读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应有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关资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结构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综合运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难点解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审美鉴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多音字辨析
    议论文阅读要点
    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特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丁肇中:响彻诺贝尔颁奖大厅的中华之…
    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
    《大学》简介
    《四书》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疑难问题──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
    我的自白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研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近距离观察丁肇中:为何“不知道”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能力测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从《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有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与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杂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素质教育新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丁肇中教授轻松说宇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厚德载物 修身求真 务实立业
    “奇”“怪”的丁肇中
    讲中文的丁肇中与讲英文的朱棣文
    实验物理学大师丁肇中
    丁肇中的故事
    丁肇中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题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电子教材
    暗物质是一朵很迷人的“乌云”
    J粒子和丁肇中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
    丁肇中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得主丁肇中连答三个不知道
    丁肇中在汉谈治学──不懂就要问
    “太空站找反物质实验”演讲(实录)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
    丁肇中谈载人航天:这是美妙的一天
    丁肇中教授用中文发言了
    丁肇中讲述的五个故事
    丁肇中谈宇宙大爆炸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学评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测试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达纲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丁肇中:为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父母是启蒙老师──丁肇中的成才之路
    丁肇中的科学之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课导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