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正文

 

厚德载物 修身求真 务实立业

厚德载物 修身求真 务实立业                   知书明理──—做智慧的人

  人的一生,就文化知识积累而言,主要是有三种功能:一为明物,就是掌握事物的本质;二为知理,就是懂得为人之道;三为识人,就是能够分辨贤恶。智慧则是支撑这三大功能的坚固基石。

  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我认为应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尽力做好以下三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抓住智慧之本。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观好似确立人生的坐标,明确人生的方向,规范人生的准则。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的世界观,可以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清醒,给人以正气。否则,就将走向反面。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

    联系当前干部队伍自身,有这么三种值得警醒的现象:一是渺茫论,即彻底的理想虚无主义者;二是现实论,即十足的现实主义者;三是潇洒论,即典型的腐败主义者。作为人民的公仆,要经得起物欲所扰,摆得脱名利所迷,归根到底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

  2、提高自身的知识面,拓展智慧之源。在生活中有这么两种人:一种人,比较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享受有限的人生。另一种人,时刻在谋划未来,一有机会,就以挑战的姿态进取,享受拼搏的乐趣。两种状态,印证两句话:安于现状者不进则退,居安思危者与时俱进。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在历史长河中,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成事于学”。毛泽东主席就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善于学习的光辉典范。他老人家1976年9月9日逝世,竟然在9月8日还在读书。他老人家自己也曾风趣地说过:我一生喜欢二杆子,一条是枪杆子和一条是笔杆子,但比较起来,最喜欢的还是笔杆子,我是靠文房四宝打败蒋介石的。

    学在于勤,贵在于恒。学习中,我们要有刘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的信心;要有杜甫“读书破万卷”的坚定决心;要有韩愈“焚膏油之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可贵恒心。三心归一心──—学习之心,日积月累,就能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复攀登一级,就越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智慧之人,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3、挺直人生的脊梁骨,夯实智慧之基。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做“官”必先做人,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则是谋事之基;做人应以清白为贵,以正气为要。

    当前,干部腐败问题依然是百姓心目中最痛恨的社会现象之一。时下社会中流传的一些民谣,尽管带有偏见,却不能不说是对极少数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真实反映,也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幽默、辛辣语言的背后,蕴含着广大百姓对当前干部腐败现象的极端痛恨和无奈,也是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声声沉重的警钟,一帖帖苦口的良药!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为此,我们必须多一份忧民的良知,多一份忧国的沉思,真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政治上有智慧的人,廉政上有良知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品质的人。
 格物致知──—做高明的事  有言道:“当官一阵子,事业一辈子”,“仕途一时荣,伟业千古事”。我们不是封建官僚,而是人民公仆,说到底就是为了百姓做事。“君自民间来,莫忘民间事”,当是一种本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是一种责任,“捧着红心来,不带寸去”,当是一种操守。作为人民公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做事;排遣郁闷和空虚的最好办法也是──—做事;把握时机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还是──—做事!

  不管身居何职,都应当把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做事放在首位,做到“三不三多”:不做急功近利、违背规律的“蠢事”;不做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假事”;不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坏事”。多做顺乎民心,利于发展的善事;多做求真务实,利于改革的实事;多做统筹协调,利于稳定的好事。怎样才能做高明的事呢?我想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1、借好舞台出思路,是成事之灵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舞台,不论舞台大小,都需有好剧本,才能演好戏。做好事的剧本便是思路,因为思路是行动指南,是决策精华,是智慧结晶。思路清,事业兴。有思路,才有出路;有思路,才有创新;有思路,才有成果。思路在做事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思路何求?我以为途径有三:一是调查研究出思路。调查研究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是形成工作思路的一个基本方法,更可体现一个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二是集思广益出思路。思路要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符合时代,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集体智慧下形成的理性思路。三是社会实践出思路。让思路来于实践、服务实践。

  2、搞好协调出合力,是成事之基石。“事在人为”,凝聚众人,才能干大事。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团结协作的现实重要性。“人心齐,泰山移”。班子思想统一、团结协作好,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回顾近年来,系统上下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做法:一是风格出合力。不争主角,甘当配角,不做拆台事,多做补台事。众人拾柴火焰高。二是沟通出合力。班子成员之间,上下部门之间,互通情报,主动沟通,交流情况,坚持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解决“一盘散沙”现象,努力形成共同的语言。三是情感出合力。“有钱难买六月雪”。同志之间多一点人性化的情感投入,少一些金钱调动积极性。用感情凝聚合力,以合力推动事业。

  3、抓好落实出成果,是成事之关键。最好的创意,最好的思路,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作基础,任何事业都难以成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就是这个道理。人的一生中,很多事情,有时错过一时,很可能就错过了一生;有时决策一次失误,很可能就葬送了一生前途;有时一时的行动犹豫迟缓,很可能永远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当前,在抓工作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纠正的现象,而要抓好落实,主要领导应做到管大事,干实事、抓难事、不出事。这不仅是成事之道,更是一种从政原则、一种政治责任。
 物我两忘──—做成功的“官”  做好人难,做一个“好官”就更难。我认为,做一个成功的“好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素质:

  1、要有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就思想境界而言,先公后私难能可贵,公而忘私层次提升,而大公无私则是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该竭力防止现在官场上某些人“职务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小;架子越来越大,胸怀越来越小”不正常的反差现象,不断追求、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境界之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宏大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领导素质,干部升迁中往往无可争辩地印证着这样一种规律,气度越大,品位越高,前程越好,职位也越高。“心底无私天地宽,大公无私肚量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么一些人,为一件小事,一己之得,甚至一句闲话,而同他人斤斤计较,甚至反目为仇,搞得两败俱伤,追悔莫及,教训深刻。故在待人处事上,要有容人、容事、容话的度量和胸怀。

    境界之二:推功揽过,敢于负责。其实班子内副职对正职,没有多少苛求,无非是二条;一是有点子,出思路,想办法:二是有担子,出了问题,敢于揽过,敢于挑担,敢于负责。有了成绩,要归功于集体。推功揽过,是干部应有的一种境界。

    境界之三:以诚相待,甘做人梯。事业需有后来人。应当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老同志甘为人梯的宽阔胸襟,乐做铺路石。现在有种比较普遍现象,原来的下属,因工作需要、结构需要,成了自己的领导,甚至是直接领导。自己作为下级,就应摆正位置,以诚相待,鼎力相助,促进发展。

    “血性文章血写成,党人风格万年贞”。境界是一个人性格、能力、气质的综合反映,是其知识积累,品德修养和意志磨砺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潜移默化起作用的道德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格”的力量远远超过“权力”力量。因此,要做一个成功之官,做一个好官,必须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

  2、要有一套擅长的领导艺术。毛主席说过主要领导的职责主要是二件事:一是出思路,定方向;二是选人才,配班子。而要学会领导艺术,宜把握以下四点:一要扬长避短。在一个单位,有的人能力强些,有的人能力弱些,这是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但是同是一个单位,同是一批人,同样的工作条件,然而换了一个领导,面貌就大不一样。其关键是领导艺术问题。如果领导在用人问题上能做到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为其才,就能出战斗力、凝聚力,就会发挥整体的合力作用,推进事业的发展。二要官有所“畏”。就是要使为官者,头上有一个“怕”字,心中有一种忧患意识。“官畏”可分二类:一种是畏己之官,怕失位子、失面子、失票子,为私事考虑的;另一种是畏公之官,怕辜负组织重托,群众期望。我们要的是畏公之官!“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上级对下级要适度造成一种压力、一种担子,形成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下级就不会有惰性,最终能从干部身上激发出一种内在的鞭策和动力,成就千秋大业。三要当断则断。“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这是一条很重要的领导艺术。作为一把手必须做到坚持集体决策,按规范程序行事。同时要敢于负责,看准了的事要大胆拍板,决不能优柔寡断,耽误决策。当然,一把手的“敢断”精神来源于对群众路线、方针、政策和上情的准确把握,来源于对基层群众意愿的充分了解,来源于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而不是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四要讲究“策略”。策略,既是一种工作思路,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列宁的“退一步进二步”、毛泽东的“统一战线”、邓小平的“韬光养晦”都是讲策略、成大业的典范。策略多种多样,“内外有别,内紧外松”,这是有利营造工作环境的策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解决主要矛盾的策略;“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是从全局取胜的策略;“欲速则不达”,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策略;“惩前毖后”、“杀鸡儆猴”是监督管人的策略。工作中讲究策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领导艺术,是深谋远虑的结果。在具体应用时,必须“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一事一用,融合贯通”。一时一事或许人们可能难以理解,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事到成时方知晓!

  3、要有一个良好的廉政形象。人生大致有两种状态自己难以把握,一种是失败的时候,一种是成功的时候。其实后一种比前一种更难把握,“得意”不“忘形”!越是在成功的时候,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夹紧尾巴”做人。特别是在清正廉洁问题上,要警钟常鸣,时刻警醒。一要小事自律,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许多干部腐败堕落甚至沦为阶下囚、命送黄泉的轨迹看,无一不是从贪图蝇头小利失足,发展到收受巨额钱财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我们领导干部必须引以为诫,管住小节,防微杜渐,记住古训。二要持之以恒,严防死守。一件事二件事,一天二天,能严防死守,经得住诱惑,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能防腐拒变。堕落缘于放纵。许多人不能摆脱金钱的诱惑,不能跳出陷入腐败“周期率”怪圈,究其故就是做不到持之以恒地谨小慎微。三要知足常乐,无欲则刚。“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制则自溺”。要大力提倡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物质利益面前保持“知足常乐”良好心态,不贪图、不追求、不攀比、不奢侈,使人的一生就像列车在轨道上循轨前行,永不翻车。只有真正做到知足无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才能忍得住清闲,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

    说实话,现在当干部难,要当个“好干部”更难,为什么?一任务重,责任大,重于泰山;二发展快,变化大,瞬时万变;三诱惑多,陷阱深,防不胜防。为此,我们常要用好三盆清洁水:第一盆水“洗头”,防止头脑发热,做个清醒冷静的官;第二盆水“洗手”,不捞不占,不贪不腐,做个清白廉洁的官;第三盆水“洗脚”,腿脚利索,深入实际,做个求真务实的官。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厚德载物 修身求真 务实立业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习题精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堂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3
    《背影》《永远的悔》《应有格物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助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强化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赏析
    丁肇中小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理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我的自白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导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引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突破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审美鉴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探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素质教育新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分析
    读书有感 《十九札》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及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句段品味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毕生追求就是满足好奇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简介
    与丁肇中先生谈天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字注音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格物致知”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关资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特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课导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难点解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典型例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形似字辨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近距离观察丁肇中:为何“不知道”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结构分析
    议论文阅读要点
    丁肇中:响彻诺贝尔颁奖大厅的中华之…
    《大学》简介
    《四书》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疑难问题──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参考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应有格物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多音字辨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丁肇中谈载人航天:这是美妙的一天
    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能力测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从《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有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与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与练习说明
    丁肇中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父母是启蒙老师──丁肇中的成才之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丁肇中在汉谈治学──不懂就要问
    “奇”“怪”的丁肇中
    讲中文的丁肇中与讲英文的朱棣文
    实验物理学大师丁肇中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杂谈
    丁肇中的科学之路
    丁肇中的故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电子教材
    科学大师的赤子情怀──丁肇中做客山…
    暗物质是一朵很迷人的“乌云”
    J粒子和丁肇中
    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
    丁肇中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得主丁肇中连答三个不知道
    “太空站找反物质实验”演讲(实录)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
    丁肇中讲述的五个故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综合运用
    丁肇中教授轻松说宇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题解
    丁肇中谈宇宙大爆炸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学评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测试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达纲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丁肇中:为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研究
    丁肇中教授用中文发言了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