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丁肇中(1936——),美国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习题精选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堂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教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助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一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
    《背影》《永远的悔》《应有格物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典型例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赏析
    丁肇中小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理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参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字注音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法引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突破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点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与练习说明
    初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读书有感 《十九札》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及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句段品味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毕生追求就是满足好奇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简介
    与丁肇中先生谈天
    科学大师的赤子情怀──丁肇中做客山…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强化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探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形似字辨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导读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应有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关资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结构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综合运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难点解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审美鉴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多音字辨析
    议论文阅读要点
    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特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丁肇中:响彻诺贝尔颁奖大厅的中华之…
    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
    《大学》简介
    《四书》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疑难问题──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
    我的自白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研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近距离观察丁肇中:为何“不知道”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能力测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一堂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反思──从《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有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与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杂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素质教育新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丁肇中教授轻松说宇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厚德载物 修身求真 务实立业
    “奇”“怪”的丁肇中
    讲中文的丁肇中与讲英文的朱棣文
    实验物理学大师丁肇中
    丁肇中的故事
    丁肇中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题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把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电子教材
    暗物质是一朵很迷人的“乌云”
    J粒子和丁肇中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
    丁肇中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得主丁肇中连答三个不知道
    丁肇中在汉谈治学──不懂就要问
    “太空站找反物质实验”演讲(实录)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
    丁肇中谈载人航天:这是美妙的一天
    丁肇中教授用中文发言了
    丁肇中讲述的五个故事
    丁肇中谈宇宙大爆炸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学评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测试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达纲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丁肇中:为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父母是启蒙老师──丁肇中的成才之路
    丁肇中的科学之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课导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