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纳》这篇略读课文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争吵》一样,都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为了突破重点,较好地达成情感目标(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课前预设学习过程时,我把课文重组成两个版块。一:找出描写卡罗纳的悲痛欲绝的语句,体会感悟,指导朗读,表现出卡罗纳的心情。二:再读课文,找找卡罗纳身边有哪些人在关心他,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味,说说他们是怎样关心卡罗纳的。 课堂实录一: 师: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悲痛万分,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卡罗纳 心情的语句,再认真读读,用你的朗读声表现出卡罗纳的心情。 生默读找划语句,一会儿几个同学就认真地练读起来。 师: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卡罗纳悲痛的心情。谁先来读一读。 生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从卡罗纳的脸色中体会到他失去母亲是多么的伤心、难过。 师:卡罗纳承受着多么巨大的悲痛呀!谁再读。(指名读) 师:你体会到了卡罗纳的悲痛。让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了卡罗纳的心情。 生2: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卡罗纳失去了母亲,他的内心充满了悲哀,他羡慕我还能拥抱妈妈。 师: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卡罗纳的内心,读。(学生齐读) 师:卡罗纳失去了母亲是那样的痛苦、伤心。假如卡罗纳就在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做? 生1:安慰他,叫他不要再伤心。 生2:帮助他走出伤痛。 生3:鼓励他,让他重新快乐起来。 反思: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起了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师: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母爱,是多么不幸啊。可是,他又是幸运的,有那么好的师长,那么多的好同学爱着他,关心着他。请你展开想象进行续写,表达关爱之情。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路上,————————————————。(学生练写) 学生作业: 1、路上,我用零用钱买了一个鸡腿给卡罗纳吃,并说:“卡罗纳,你虽然没有了母亲的关怀,但是你没有失去我们的关爱!你要坚强哟!”(夏宜润) 2、路上,我对卡罗纳说:“好兄弟,你虽然没有了母亲,失去了母爱,但是,我和同学们会无微不至地关心你,帮助你。你不是喜欢武术吗?我们现在去学,好吗?”(金耀) 3、路上,我对卡罗纳说:“卡罗纳,坚强起来,明天又是一个新的一天,新的一个开始开始。坚强起来,没有母亲还有我们这些好朋友呀!”(何丹阳) 4、路上,我一直在跟卡罗纳说:“别伤心了,就像老师说的那样,虽然你的母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还爱着你呀!再说了,你还有亲爱的爸爸呀!我、同学们、老师也都是你的亲人呀!(许晓玲)
反思: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由于对“人文性”的认识和肆意夸大,导致“人文性”的过度膨胀和浮躁不已。课堂上学生读课文,说感受,热热闹闹。可是到了写作的时候,学生照样咬笔头。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们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时,并没有与文本语言生发更多的联系,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没有把文本的语言让学生内化,也没有把文本的结构、顺序、语言特色等进行举一反三地运用。从以上片断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文本的空白处进行练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笔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练写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