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恒的主题
——听《卡罗纳》有感
《卡罗纳》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传达给我们的是两点:一、是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地理解,理解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快乐;二、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地关爱。文本有很多很多分布散乱的一些感悟点,它们相互纠缠在一起:卡罗纳的可怜、不幸跟同学们、身边的人对卡罗纳的帮助,他们是纠缠在一起的。如果一味单纯地去分析去解读,可能会破坏学生的那种敏感。为此,章老师围绕“爱”为主线进行了设计,分成了两个板块:一是前面体验、感受、理解卡罗纳的不幸;二是感悟老师、同学、家长对他的关爱;三是说话拓展,延伸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气氛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不幸”是本课的基调,然“幸运”是本课的亮色。在时间分配上,感受“不幸”是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从情感上亲近卡罗纳,而感悟体会“幸运”是本课时的重点,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扶持,就在看似平常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里。
一、感情铺垫,感受不幸
在体验卡罗纳可怜、不幸这一部分的同时,我安排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让孩子们先找出来,找出来以后初读,读通;第二个层次让孩子们感受进去,去深入的读,读出对卡罗纳的理解,读出对卡罗纳不幸遭遇的同情,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的三个忧伤的句子,通过学生的个性解读,由卡罗纳的外表进入他的内心情感世界。实际上也是在教给学生“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读书方法。
二、感悟关爱,真情涵咏
老师以“卡罗纳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爱。大家都有些谁呢?他们分别是做的呢?引导学生去捕捉老师、同学、家长对他的关爱。
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章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章老师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阐悟有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三、说话拓展,延伸爱。
写话训练“爱是什么”突出学生对文中人与事的评价,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充分理解后,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去认识世间的真、善、美,培育学生的爱心,并以此为契机,撩拨起学生读《爱的教育》的欲望。
四、几个亮点
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生字新词时,我问:“还有谁要读?”而不是“谁来读?”在找爱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说所找的那份爱的体会,再作补充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