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第二节,全校语文教师参加了校内公开课教研活动,聆听了苏老师执教的《卡罗纳》一课。听了《卡罗纳》这节课,我觉得这是一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课。文中的卡罗纳太不幸了,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爱。下面我就说一点自己最想说的:
本课主要描写了卡罗纳失去母亲的痛苦以及周围的人对他的关爱。教者牢牢地抓住了这条主线,并要求学生用直线画出卡罗纳失去母亲的痛苦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周围的人对他的关爱的句子。接着,就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后,就指名回答,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同身受卡罗纳失去母亲的痛苦以及周围的人的爱心。可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环节是无懈可击的。
但是,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时而说卡罗纳失去母亲的痛苦,时而说周围的人对他的关爱。我觉得这样不利于营造深沉的悲伤氛围,无法打动学生的内心。应该让学生先感受卡罗纳的痛苦,让学生把所有描写卡罗纳痛苦的句子都找出来,集中起来,然后指导学生去感悟、去朗读,一次又一次地悲痛朗读,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卡罗纳一次又一次地哭,痛不欲生,学生也跟着一次一次地哭,悲情涌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卡罗纳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班里的每个学生仿佛就是一个个卡罗纳。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敲击,学生的内心一定会被掀起情感的波澜,学生的双眼一定会被泪水模糊。接下来,再去学习周围的人对他的关爱这些知识时以及激发学生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感同身受了卡罗纳的痛苦,要是自己当时也在场,也肯定会伸出援助之手,用火热的心去温暖卡罗纳那颗冰冷的心。
我觉得以下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值得借鉴:
课文中,“卡罗纳失去母亲的痛苦”这个内容占了大部分篇幅,也只有从这里开始,才能体会“周围的人关爱”的重要。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卡罗纳失去母亲的痛苦”呢?我就从让学生体会“有母亲是多么幸福!”打开缺口。一曲深情舒缓的阎维文的《母亲》之歌在教室里响起,我随着音乐深情地范唱。此时,教室里出奇地静,学生的内心已经掀起情感的涟漪了。曲终,“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抒情句式在屏幕上闪现。两位优秀学生马上动情地说:“母亲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每天上学出门前,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过马路要小心,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母亲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每天晚上总是不放心,怕我蹬了被子,总要好几次起来给我盖被子。”真实的生活体验,由衷地赞美,学生的内心已经掀起情感的波澜了。接着,再次用“如果失去了母亲,我们将失去……”的抒情性句式说话,推波助澜,使学生对“有母亲是多么幸福”的感悟达到了高潮。当我用庄重、严肃、低沉的语调范读课文时,只听见教室里"哧哧"的吸鼻子的声音,我的学生在我创设的情景中感动着,眼睛湿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