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W >> 望庐山瀑布 >> 正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五峰九年制学校 马 野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 flash 动,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⑴ 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⑵ 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   2、解题:    ⑴ 过渡引入:      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⑵ 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⑶ 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⑴ 读准字音。    ⑵ 识记生字。    ⑶ 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⑷ 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     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⑴ 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⑵ 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⑴ 指名读。   ⑵ 比读。   ⑶ 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壮而美丽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学习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 flash 动,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绝句,望庐山瀑布,李白,杜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3
    作品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太姥山另解
    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三)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英文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惊心动魄的梦游之曲——李白《梦游天…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夭矫离奇 托梦寄意——李白《梦游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6
    李白诗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3
    《蜀道难》教学设计
    【作品原文】蜀道难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作品译文】蜀道难
    【作品英译】蜀道难
    蜀道难经典翻译
    《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 欣赏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
    李白《蜀道难》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蜀道易──《蜀道难》的伉俪篇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在上海电视大…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电子课本
    《蜀道难》课堂教学详案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蜀道难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
    《送友人入蜀》解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2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 蜀 道 难 》 教 学 实 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4
    《蜀道难》课堂实录1
    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赏析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品读三题
    【注释】蜀道难
    【赏析】蜀道难
    唐诗百话:李白《蜀道难》赏析
    “奇之又奇” 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蜀道难》教学设想
    《将进酒》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将进酒——李白
    李白<<将进酒>>赏析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将进酒电子课本
    读李白《蜀道难》诗
    《将进酒》课堂实录2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将进酒》课堂实录
    李白《将进酒》赏析3
    李白《将进酒》英文版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
    品赏李白《将进酒》
    唐诗鉴赏指导——李白《将进酒》诗歌…
    李白《将进酒》解读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蜀道难》电子教材
    《蜀道难》教学建议
    《蜀道难》备课笔记
    《蜀道难》教学设想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
    将进酒
    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蜀道难》主题再探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韩愈《调张籍》赏析
    新蜀道“难”
    新编《蜀道难》
    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课文译文
    《蜀道难》有关评述
    《蜀道难》多义词辨析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巧借友人写山川 深深忧虑融自然──…
    《蜀道难》主题之辨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
    《蜀道难》生字注音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新蜀道难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魅力新解
    《蜀道难》写作背景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寻李白
    《蜀道难》形近字辨析
    永远的李白
    关于蜀道
    唐诗简介
    李白年表
    《蜀道难》学法指导
    《蜀道难》诵读提示
    《蜀道难》课文题解
    《蜀道难》课堂实录2
    《蜀道难》主题思想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蜀道难》多音字辨析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李白的生平、诗歌、个性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蜀道难》词类活用
    《蜀道难》特殊句式
    《蜀道难》难句解析
    《蜀道难》结构分析
    《蜀道难》写作特点
    《蜀道难》知识归纳
    《蜀道难》通假字
    《蜀道难》疑难解析
    《蜀道难》词语解释
    李白简介
    《蜀道难》课文评点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的立意
    《蜀道难》写作特色
    《蜀道难》问题探究
    《蜀道难》课文导读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鉴赏要点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导入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赏析5
    李白《蜀道难》赏析2
    《蜀道难》赏析3
    古诗文赏析——李白(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4
    施蜇存:《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教学杂谈
    《蜀道难》背诵指导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