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一:
师:还有问题吗?那么“这两件事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这到底有没有趣?”我们继续来探究。
从以下的问题中任选一个,在小组内探究。
1、假如沈复还活着,你见到了他,你想对对他说什么?你羡慕他吗?
2、你的童年有没有趣事,说给大家听听。
3、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生1:我想对他说,我很羡慕他。因为他有闲情去观察,能够亲近大自然。(师:你不能吗?)我们有很多功课。
生2:我要问他,他喜欢小动物,应该成为生物学家,他怎么做了文学家?(师:他是个热爱生活的文学家。)他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生3:我觉得我们的生活也有乐趣,而且是他当年无法感受的,比如,我们可以打算游戏,上网,看电视,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采的。
生4:我小时侯看到窗户上的霜花,就喜欢幻想,而且想他是什么,就是什么。
生5:我们也要像沈复那样,喜欢观察自然,多联想,多想象,也做有情趣的人,也可以体会到更多的物外之趣。
评点: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沟通,搜索出自己的生活积累,体验作品的情感,是与作者的对话沟通;谈论共同阅读的文本,是与他人的沟通。
片断2
师: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认可了沈复的“物外之趣”,他喜欢“细察”、“想象”、把蚊子想象成“鹤舞”,把土墙花台想象成“山林”,我们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和想象,也获得了“物外之趣”。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充满情趣的好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出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象。其实世界上有很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中产生的。你们正是充满好奇心的年代,但愿你们保持这颗童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做一个富有情趣的人,让快乐伴随你成长!
评点:教师小结言简意赅,突出了学习内容,总结了学习方法,肯定了学生的活动,保护并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祝愿,把语文学习的空间延伸到课外,真是“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