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趣》教学设计
|
《童趣》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长江中学 王静波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2、过程和方法: 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这样由浅入深逐层渐进。 3、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把文言文学活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所以教师没有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所以课堂生动活泼。 【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导入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导入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 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二、课文学习,分层朗读 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比如:项为 wei 之强 jiang 鹤唳 li 云端 …… 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二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如:使之/冲烟/而飞鸣。 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 三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如学生找到描写童趣的句子:“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教师就趁机指导落实“素帐”“ 徐喷以烟”“ 冲烟”等语义……) 小结: 1、要求用“把___想象成___”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 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2、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四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五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 在不知不觉中,课文内容已基本能当堂成诵。 三、体验生活,引发联想 你在童年时代有这样的体验吗? 方法:首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奇特而丰富:天空白云朵朵,犹如草原上的羊群;夏夜萤火虫飞舞,这是仙女的小灯笼……) 这个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设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审美态度。 四、拓展延伸,思维扩散 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 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如: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板书设计】 物外之趣 细察 想象 夏蚊──雷──群鹤──怡然称快 丛草──林 虫蚊──兽 土砾──丘、壑──怡然自得 癞虾蟆──庞然大物 【教后随记】 浅谈《童趣》朗读层次的设计 反复诵读课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文言文,教师更应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童趣》诵读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一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初一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 二读课文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 三读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四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尤其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 五读课文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在上面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点训练要求是不难的。 诵读是直接感知课文语言和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之后再与学生交谈“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你还能通过细听来领略物外之趣吗?”等这些话题就显得水到渠成。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童趣,沈复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童趣》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童趣》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童趣》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