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正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

作者:林敏    来源:宜昌市伍家岗区胜利小学
     
诵读经典文字  放飞诗意心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

 

 

 

 


☆情景说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意。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师吟诵一副《红楼梦》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而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二、小组交流,搜集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他俩是什么关系?


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1、自由读诗歌,理解诗意


解决疑难:请理解的学生上台当老师,在(     )内填上正确的意思。


之广陵(去广陵)


故人(老朋友)


西辞(在西边告别)


烟花(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即花开如雾)


孤帆远影(孤独的一只船帆,远去的影子


天际流(在天边流)


4、串讲诗意,师归纳:


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李白


老朋友在西边告辞了我,离开了黄鹤楼,


在花开如烟雾的三月,去了扬州。


一片孤帆远去,影子消失在天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之水在天边滔滔流淌。


5、体会情感:


师过渡:老友就要去他方,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你们的语言描绘一番。


生1:依依不舍


生2:恋恋不舍


生3:难舍难分


生4:情深意长


生5:依依惜别


师:这情景体现在哪两句诗中,读出来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过渡:大家说得好,说得对,正是这两句写出诗人伫立江岸,望断春水,不舍君(友)去,心中默念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或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


生1: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引用平时积累诗句)


生2: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引用平时积累诗句)


生3: 放心吧,我会想念你。


    生4: 江水啊,你平安地送友远去吧!


    生5: 朋友啊,早日归来,我们再相聚。


    生6: 这一别,何时能想见。


    生7: 唱歌曲:“朋友啊朋友……”


☆[反思一]:“带着朋友的句句叮咛,孟浩然毅然乘船东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独自站在江边远望,远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学生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感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当学生提到“孤帆”一词时,我马上设疑:“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用三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开启学生思维,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李白的恋恋不舍传递给远方的孟浩然,让他们的友情天长地久,引领学生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


6、诗人在诗中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与地点是三月、黄鹤楼。目的是广陵。在哪两句中体现?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反思二]: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在这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时光,可好友即将远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使人感到忧伤。阳春三月的美景与故人离别时的忧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后面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遐想,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借着一喜一忧让学生说说、演演临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再用言语、行动表达内心情感,融理解、感受、运用于一体。


7、朗读诗歌:


师引导: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在这优美的黄鹤楼,故人归去,依依惜别,这情比江水长,比江水深,比江水远,该怎样读,才能让两位诗人满意?


学生齐读、个别读、小组读。


☆[课堂反思三]:古诗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注重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把“爱的教育”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引入资料,拓展延伸


读《黄鹤楼》: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反思四]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大,加之学生对人物以及古诗的背景了解又浅,学生就很难与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让诗歌中的景象在学生心中丰盈起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我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尽力拉近文中人物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既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使诗歌中的所表现的情景、所抒发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对调动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3
    作品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太姥山另解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英文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惊心动魄的梦游之曲——李白《梦游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三)
    李白诗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夭矫离奇 托梦寄意——李白《梦游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6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堂实录4
    韩愈《调张籍》赏析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蜀道难》教学设计
    《 蜀 道 难 》 教 学 实 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1
    《蜀道难》教学设计2
    《蜀道难》课堂教学详案
    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在上海电视大…
    “奇之又奇” 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蜀道难》教学设想
    新蜀道“难”
    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
    蜀道难 欣赏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课堂实录2
    唐诗百话:李白《蜀道难》赏析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
    《蜀道难》品读三题
    蜀道难电子课本
    《蜀道难》教案
    【作品原文】蜀道难
    【作品英译】蜀道难
    蜀道难经典翻译
    【注释】蜀道难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解读
    唐诗鉴赏指导——李白《将进酒》诗歌…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将进酒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将进酒——李白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将进酒》课堂实录2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
    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
    李白《将进酒》赏析
    品赏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赏析3
    《将进酒》课堂实录
    将进酒电子课本
    李白《将进酒》英文版
    蜀道易──《蜀道难》的伉俪篇
    《蜀道难》教学设想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蜀道难》电子教材
    《蜀道难》教学建议
    《将进酒》教学实录
    《送友人入蜀》解析
    新编《蜀道难》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读李白《蜀道难》诗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
    《蜀道难》主题再探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蜀道难》备课笔记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生平、诗歌、个性
    《蜀道难》词语解释
    《蜀道难》魅力新解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巧借友人写山川 深深忧虑融自然──…
    《蜀道难》主题之辨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
    《蜀道难》形近字辨析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新蜀道难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蜀道难》有关评述
    《蜀道难》课文导读
    寻李白
    永远的李白
    《蜀道难》课文题解
    关于蜀道
    唐诗简介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蜀道难》的立意
    《蜀道难》写作背景
    《蜀道难》多义词辨析
    《蜀道难》主题思想
    《蜀道难》诵读提示
    【赏析】蜀道难
    《蜀道难》多音字辨析
    【作品译文】蜀道难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李白年表
    《蜀道难》学法指导
    《蜀道难》问题探究
    《蜀道难》特殊句式
    《蜀道难》难句解析
    《蜀道难》结构分析
    《蜀道难》写作特点
    《蜀道难》写作特色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词类活用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蜀道难》背诵指导
    李白简介
    《蜀道难》课文译文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通假字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生字注音
    《蜀道难》知识归纳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疑难解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杂谈
    《蜀道难》课文评点
    《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赏析4
    《蜀道难》课文导入
    施蜇存:《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赏析5
    古诗文赏析——李白(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3
    李白《蜀道难》赏析2
    《蜀道难》鉴赏要点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