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正文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对联“黄金万两容易得  人间知已最难寻”


2、  师:这副对联出至于《红楼梦》中,请同学们读一读,理解对联的意思。


3、  生谈对对联的理解。


4、师: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便与友情有关。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学20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解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重点词在哪?(送)谁送谁?(李白孟浩然)在哪里送别?(黄鹤楼)


谁到哪儿去?(孟浩然到扬州去)出示地理位置图理解黄鹤楼,扬州的方位。


二、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出生字。


2、  课件出示生字。


3、  多种形式读字:(全班齐声拼读、学生代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4、  同桌互读互查


5、  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出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6、  小组朗读、全班齐读。


三、    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同桌之间互相解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请学生逐字逐词逐句地解释。其他学生听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辞别。因为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说“西辞”。老朋友在黄鹤楼上和我辞别了。)


 “西”在诗中只是表明两地方位。


B.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烟花:艳丽的春景。下:顺流直下。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去扬州)“下”字学生能理解为“去”“到”,但对“顺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师可指导学生由“西辞”而知扬州在黄鹤楼之东,长江水也是向东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顺流而下。如此美景,诗人多希望与老朋友携手赏春呀,但是面对的却是分别,你能体会到诗人此刻的心情吗?


(依依不舍,惋惜……)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C.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思。


(孤帆:单独的一条船。远影:远远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消失了,没有了。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D.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


(唯:只。见:看见。天际:天边。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3)诗人送别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诗人登高远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幅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载着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水天一线处,滔滔的长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边。诗人久久不肯离去,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板书:依依惜别)


四、    导学演练,体会感情


1)师范读,生观察课文插图,体会诗人的心情。


2)在同桌内演练好朋友别离的情景,想象人物的对话。


3)学生表演。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


                         李白   →   孟浩然


         依依惜别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3
    作品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太姥山另解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英文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惊心动魄的梦游之曲——李白《梦游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三)
    李白诗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夭矫离奇 托梦寄意——李白《梦游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6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堂实录4
    韩愈《调张籍》赏析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蜀道难》教学设计
    《 蜀 道 难 》 教 学 实 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1
    《蜀道难》教学设计2
    《蜀道难》课堂教学详案
    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在上海电视大…
    “奇之又奇” 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蜀道难》教学设想
    新蜀道“难”
    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
    蜀道难 欣赏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课堂实录2
    唐诗百话:李白《蜀道难》赏析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
    《蜀道难》品读三题
    蜀道难电子课本
    《蜀道难》教案
    【作品原文】蜀道难
    【作品英译】蜀道难
    蜀道难经典翻译
    【注释】蜀道难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解读
    唐诗鉴赏指导——李白《将进酒》诗歌…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将进酒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将进酒——李白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将进酒》课堂实录2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
    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
    李白《将进酒》赏析
    品赏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赏析3
    《将进酒》课堂实录
    将进酒电子课本
    李白《将进酒》英文版
    蜀道易──《蜀道难》的伉俪篇
    《蜀道难》教学设想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蜀道难》电子教材
    《蜀道难》教学建议
    《将进酒》教学实录
    《送友人入蜀》解析
    新编《蜀道难》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读李白《蜀道难》诗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
    《蜀道难》主题再探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蜀道难》备课笔记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生平、诗歌、个性
    《蜀道难》词语解释
    《蜀道难》魅力新解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巧借友人写山川 深深忧虑融自然──…
    《蜀道难》主题之辨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
    《蜀道难》形近字辨析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新蜀道难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蜀道难》有关评述
    《蜀道难》课文导读
    寻李白
    永远的李白
    《蜀道难》课文题解
    关于蜀道
    唐诗简介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蜀道难》的立意
    《蜀道难》写作背景
    《蜀道难》多义词辨析
    《蜀道难》主题思想
    《蜀道难》诵读提示
    【赏析】蜀道难
    《蜀道难》多音字辨析
    【作品译文】蜀道难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李白年表
    《蜀道难》学法指导
    《蜀道难》问题探究
    《蜀道难》特殊句式
    《蜀道难》难句解析
    《蜀道难》结构分析
    《蜀道难》写作特点
    《蜀道难》写作特色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词类活用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蜀道难》背诵指导
    李白简介
    《蜀道难》课文译文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通假字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生字注音
    《蜀道难》知识归纳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疑难解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杂谈
    《蜀道难》课文评点
    《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赏析4
    《蜀道难》课文导入
    施蜇存:《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赏析5
    古诗文赏析——李白(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3
    李白《蜀道难》赏析2
    《蜀道难》鉴赏要点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