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观刈麦》教学设计
|
● 教材分析 《观刈麦》是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古代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是中学教材中极少的体现民生、关注农民生活、表现知识分子良知的文学作品。它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通过描写麦收季节农民的艰辛劳动和凄惨处境,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农民的深刻同情,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观刈麦》属于古体诗,相对普通律诗和绝句,较长,生僻字也相对较多,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 设计理念 本课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属于导读型,在媒体应用上属于媒体支撑型,在网络平台的使用上属于网络交流学习型。尝试在熟练应用传统诗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媒体的支撑和网络平台的辅助,带领学生进入到诗歌学习的美好境界中。 ● 学情分析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未来班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他们几乎对平民生活一无所知,对农业生活更是极度陌生。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比较欠缺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他们对古典诗歌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缺乏深入的思考,更不能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知性的阅读欣赏,需要教师的良好解读和巧妙引导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理解《观刈麦》的大意;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初步接触读诗的基本方法,准确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用形象、富有细节的语言描绘诗境;用自己的语言、感悟、诗情发表评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取三步读诗法,即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懂社会;综合应用诵读法、联想想像法、联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认真预设并充分关注课堂生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关注底层农民的生活,理解底层农民的痛苦,激发热爱底层农民的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大意,了解作者情怀。 难点:激发共鸣,反思社会。 ● 教学资源 教学设备:Wiki教学平台,投影。 课程资源:语文课本,白居易的代表诗作,部分“不识民生”的文学作品,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请学生思考,和学生简单交流。 师: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和馒头来自于什么植物?这些植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收割之后要经历些什么程序才能够成为可口的食物?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刈麦吗?为什么要刈麦呢? 2.投影,展示《世说新语》中关于晋惠帝的历史故事,请学生读。 3.投影展示诗歌《农家》,请学生读。 4.投影展示下面诗句,请学生读,并请学生想象:终于等到了一年的丰收时节,此时此刻,农民们会如何呢?学生的想象一般与诗情大异,由此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师: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二)热身运动 1.投影活动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全诗两遍,把全诗分为三层。边读边思考,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2.请三位比较优秀的学生组合诵读,各自负责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教师稍做点评。要求学生在书上批注层次。 3.请一组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初读感受。 4.投影告诉学生一般读诗的三个境界。 (三)读懂诗歌 1.教师投影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活动。 学习要求:认真倾听同学诵读前十句。哪一句诗最拨动你的心弦?请说明原因,请设计诵读。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达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2.请学生代表配乐动情诵读。 3.请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回答并展示诵读。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是该部分的核心环节,教师一定要伺机引导,巧妙对话,指导诵读,力求全体学生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中都能有具体的收获。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读懂诗歌,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读好关键句。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达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投影展示《卖炭翁》全文,请学生朗读。用《卖炭翁》中的名句引导学生理解《观刈麦》中最动人心魄的一个句子。 (3)重点分析“但惜夏日长”中的“惜”字,先请学生找出这个字,然后板书,接着请学生用惜字组词,请学生判断选择诗中的“惜”是哪个意项,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颗泪珠并板书归纳“农民苦”。 (4)教师指导学生动情诵读,要求学生读出农民辛苦割麦心理的纠结、劳苦和惶恐,感受农民的艰辛。 (四)读懂诗人 1.教师投影展示活动要求:声情并茂地诵读最后三句,读三遍。读注释。扩写诗题“观刈麦”,把三个字变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话中诗人的形象要鲜明。 2.学生朗读和默读。 3.完成活动。 设计意图:这是本部分的核心环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发言的点评一定要落到实处,要鼓励学生,更要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发言。在学生不断的发言中力求凸现白居易的形象。 4.教师顺承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这位伟大的诗人,投影展示《琵琶行》名句,并做简单解释,请学生读;随后教师稍作讲解;最后教师画上第二颗泪珠并板书归纳“诗人痛”。 (五)读懂社会 1.投影展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进入苹果Wiki平台“青春之语文”《观刈麦》学习页面,默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和《缭绫》二诗及其翻译,并且在平台上机打自由发表留言。 2.学生完成活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的点评也非常重要。要力求做到点评针对性强,引导学生努力用文学语言表达,能够巧妙串联起学生的发言,不断完善诗人的形象,深化学生对诗情的理解。 3.教师归纳总结,在黑板上画上第三颗泪珠并板书“社会伤”。 (六)小结 教师投影《悯农》诗二首和《烈日炎炎似火烧》,请学生配乐动情诵读,并做小结。 ● 教学反思 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现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这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古典雅韵如何成功与现代技术结合,其最佳对接方式是什么,最佳对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本来就是古典又现代的。《观刈麦》是一次朴素的尝试:当用则用,可以不用就坚决不用,要用得既谨慎又大胆。 《观刈麦》的教学动情点、爆破点应是思想的唤醒和情怀的熏陶。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没有沉迷于此,而是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有效呼应和融合。作者的基本情况、诗歌的基本理解、关键词语的锤炼琢磨、诵读的准确到位等都一一点到。总体来说,这堂课的知识基础还算比较扎实。加之板块鲜明,线索清晰,不管从知识积累,还是从能力训练上来看,在这堂课上,学生都不会是只有一笔“糊涂账”。 当然,也有这样一些不足之处。各板块不够凝练,如“热身运动”就可以融合在“读懂诗歌”中;课件的外部稍显臃肿,课件的艺术性还不够精美;课堂点评的功力还需要提升;写作任务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应该在任务设计上从写一个词、到写一句话,最后到写一段话,呈现出明显梯度。只有做好这样的分层设计任务,学生的收获才会更多。 (作者:王雅 王君[论文源自:《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初中语文《观刈麦》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观刈麦》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观刈麦》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