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观刈麦》
我听了孙老师执教的一节课《观刈麦》。整堂课比较成功,让我从中能体会到孙立新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也使我受益菲浅。
听这一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课堂整体表现上看,授课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设计,完成教学目标上的各项教学任务,教学进程掌握的较为熟练,教学时间的把握比较充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能够熟练运用相应的教学技巧,进行合理的过度,使整个课堂的环节转换自然从容。
从授课教师的表现上看,教师能够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适合学生情况的导入环节,设计精巧,实用。在师生交流环节,教师能够运用朗诵、讲解、提问、指导等方式,进行比较合理、有效地师生互动,使课堂的整体气氛调节的比较活跃。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看,可以看到个别学生的基本素质比较好,能够配合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环节,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个别学生的精彩表现,是学生的良好学习面貌的体现,也是教师引导的结果。
在一些细节上,应当值得注意:
比如,教师应穿插朗读指导,如:对重音、停顿的指导。只是,孙立新老师在第一部分归类为深情朗读,我觉得有点不恰当,深情朗读应该是在学生理解课文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无法进行深情朗读,所以,我认为学生的深情朗读应该放后面会更好。
还有,教师的教学风格。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比较稳重,教学环节的进展,往往是循序渐进式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比较精彩的讲解和高昂的情绪,对于学生的影响有限,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对于“苛政”的解释的过程中,加入了“苛政猛于虎”和《捕蛇者说》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学生也十分感兴趣。这是语文教学中比较独特的地方,应当在教学中多加关注。
另外,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把握,应当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在课堂上,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使教学进程受到相应的影响。现在课堂教学时间为40分钟,相应较短,如不能做好教学设计上的准备,往往教学时间就不能得到充分保证。要在教学实践中,灵活的把相应的教学环节进行重新组合,使教学进程更好的适应教学时间,也避免超出教学时间的情况的发生。并且,就算是在教学时间超出的情况下,也应当冷静处理,不要展现出“赶时间”的情况,自然、干脆的结束课程,才有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这堂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教学课,教师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基本能够在课堂上体会到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理解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诗词的诵读背诵十分重要,这堂课感觉诵读情感没有到位,学生并没有感到诗词的意境,如果能入情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们应该可以达到熟读成诵,把它背诵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