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1、积累几个词语:敝、灼、晏等 2、感受几幅画面:割麦图、拾麦图、反省图 3、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补写法 教学思路:一、深情地朗读 二、细腻地感受 三、诗意地背诵 课前预习: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独立疏通诗意,结合下发的复印资料初步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1、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天平,一个失去了平衡的天平。用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天平失衡的原因,是因为天平两端的物体一重一轻。其实在社会生活中,也常有不平衡、不平等的现象,它们导致了社会的天平失去平衡。今天,我们学习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观刈麦》,这首诗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不平等的一面。我要你们在学习中能回答当时的社会失衡的原因。 2、介绍写作背景:关于作者生平,课前我已下发了复印材料要求同学们自学,这里就不再啰嗦。作为一位既有才,又同情百姓的知识分子,白居易步入仕途后第一个官职是周至县的县尉,在县令的领导下专管抓强盗,催百姓交税,直接与百姓打交道。县尉本是培养基层经验,练就铁石心肠的职位,可白居易还是心太软,上任没几天,就写了这篇《观刈麦》。
二、深情地朗读 下面我们来试着深情地朗读这首诗。首先由我来读,你们听我是如何处理停顿和重音的,然后自己学着读。 1、师范读,生自由地、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进一步弄清诗句意思,读完后老师将请几个同学读。 2、指名读:全诗共26句,前12句从开头至“但惜夏日长”,请一位同学读;13到20句请一位同学读;最后6句请一位同学读。 (教师在学生朗读中及时总结,针对具体的朗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并有意引导学生弄清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如晏、敝、灼等,弄清诗的思路,初步体会诗中的画面和情感。可重点指导这些句子的朗读:“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过于吝啬时间,必须引导学生在读中达成上述目的,否则后面的教学环节无法顺利展开) 3、生齐读结束本环节的教学。
三、细腻地感受 看来,“深情地朗读”这关同学们已顺利通过,不过,下面的学习环节更难了,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细腻地感受” 1、说中感受 ①请同学们用一种鉴赏的眼光说一说你从文中发现的印象最深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诗)是 ,透过这个字(或词、短语、句子),我看到(或想到)了 ”。 ②老师先说一个: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蒸”,透过这个字,我看到了炎炎烈日下,暑气蒸腾,男人们在田间辛勤割麦,当他们踩在又烫又湿的麦地时,定是汗流浃背,他们该有多热呀! ③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的妙,说得好。组内交流后,我们再在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最厉害。 ④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生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应把学生对细节的感受与学生对诗句的再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再读中强化感受,同时也给听的全班同学有时间受到启发。此环节应尽可能地放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感受的欲望,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 2、写中感受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吗?我们来重点写两处吧。 (出示课件,进行写的训练,并在全班交流) 3、归纳主题 ①透过同学们写的内容,我明白了割麦的男子为什么“不知热”,他们既要养家糊口,更要交纳沉重的赋税,担子太重,顾不上热了。“不知热”的仅有他们吗?还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不知热”?(妇姑、童稚、贫妇人、我) (可以用“不知热”来收,也可以利用学生在细腻地感受中的精彩之处来收,只要能过渡到对诗歌主题的归结。) ②教师总结: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来说,社会真不平等,谁能说说原因?如果要你在这架不平衡的天平的两头各写一个字,可以填什么?民不知热地劳作却拾麦充饥,再用一个字表达他们的遭遇是?作为县尉的我不事农桑,却有余粮,用一个字概括此时我的感受,应该是?面对百姓的苦,仅是作为县尉的我知道愧了,社会的天平就会平衡了吗?委婉地劝告统治者也要像自己一样同情百姓,不要搞重税了。这类诗,我们称其为讽喻诗,讽喻,就是委婉地劝说使别人明白的意思。
四、诗意地背诵 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儿,请同学们把它背下来。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唐朝,走进白居易的情感世界,走进割麦拾麦的现场,去感受诗歌精炼的语言所再现的悲情的一幕幕吧!齐背全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