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刈麦》 说课稿
|
宁江六中于雅秋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观刈麦》。以下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 . 学情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五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观刈麦》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十课《唐诗四首》中的一首。提到唐诗,很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我们把李白、杜甫看做是盛唐的顶尖作者,那白居易就是中唐最负盛名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继承了自《诗经》、汉乐府、杜甫诗歌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地放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同时在语言艺术上追求平易浅近,达到“老妪能解”。《观刈麦》就是诗人早期的一首著名的讽喻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艺术上 的 特色。这部作品作者通过自己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是民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考必须考察的内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诗歌的思想性和审美性。在这之前的诗歌教学中,主要以诵读、积累为主,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欣赏诗歌的知识、能力,本课时的教学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巩固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诗歌的能力,形成欣赏诗歌的能力,同时 注意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同时,在学生中攀比之风日盛的今天,学习本诗可以达到学文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父母(劳动人民)的感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学情分析 初一下学期,对于学生来讲,已经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面对诗歌,他们能从整体把握文字的意思,同时也能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粗浅了解。加之现在的孩子手中有无数各样的教学资料,因此即使在学习中遇到障碍,也能在教辅材料的帮助和互相合作的讨论中求的正确的答案。学生自学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的指责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重点的点拨和对学生学习做最后的检测。 三、教学目标的设立 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中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的要 求是:考察名句的积累与运用。以此为标准我设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场景描写来反映主题(方法培养点)。 2、理解诗歌大致内涵,记诵名句,积累名言妙句并能背诵。 3、感受白居易平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合作学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悟诗歌意境 2.发现诗歌的美点, 形成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关键】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在于以场景描写作为切入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方法。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能刺激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朗读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因此运用多样的方式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思想深处,挖掘作者的讽喻意义。 2、合作法: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来讲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图片导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习题演练四个大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一)图片导课 给出的这幅图片上,稻穗饱满,颜色金灿闪光。能给人以丰收的想象。通过它,也能让学生体悟到丰收是多么令人快慰。但本文中的收获季节却不能让农人和作者感到这样的欢乐。原因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带领同学们走进白居易的《观刈麦》,让学生有兴趣追究原因。 (二)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很多人会觉得这个环节似乎不应该放在这里。应该在开篇解释一下为什么。提到白居易,所有学过诗歌的人都会对其有所了解。因为他和李杜一样著名。所以简单的常识是性的介绍就不必要了。而那些与本文相关的作者的思想和做法,学生并不一定知道。所以,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老师要在这里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一个大环境下来理解作者的讽喻诗。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2、解题: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朗读《观刈麦》请二至三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注意句读 4、齐读、概括内容? 整理归纳:农忙季节-------送水送粮-------南冈刈麦--------贫妇诉苦---------惭愧不已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设计了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之上,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通过读百遍,意自现来复述这首叙事诗的故事情节。 三 合作探究 (一)思考: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 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的劳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 (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黄?场面描写:足蒸……光?语言描写:家田……肠?心理描写:力尽……长? 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 (3)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学生探究,读准诗韵,理解诗歌内容? 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从文中找出叙事与抒情的部分,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说说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这一现状的 因。? 面对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样,说说作者对百姓疾苦所持的态度。? 、学诗歌要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领悟感情。请同学们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读,赏读字句,体会其妙处,用“---------写出了--------”的句式说一说? (三)、学生再读课文,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将你的理解融入其中,读出情境、情感,并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去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想象:? 1、动作(如刈麦、拾穗、诉苦等)2、心情(如劳动不肯休息、听农妇诉苦后的心情等)? 词语 “你看: ?”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 生 读、想象、描述、交流?激发想象,再现诗歌意境? 2、集体背诵,了解古诗押韵的一般常识?押“ang”韵 合作探究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题,领悟作者的写作思想。对《观刈麦》这一课中心的理解,是通过回答思考问题的形式来完成的。作者在观的过程中完成了三个画面的刻画。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观刈麦》 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观刈麦教学设计,白居易 |
下一篇文章: 《观刈麦》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