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境教学是以教师的真切情意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相应情感,使教学成为学生主观所属,调动学生参与认识的主动性。
导游式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模式的一种。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辅,以游为主,游中串导,导牵游踪,学生在边读边赏边游中轻松自然地学习。
【教学构想】
《葡萄沟》是一篇介绍我们祖国一个美丽地方的文章,此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文章整体介绍了葡萄沟的特点,然后从葡萄的长势旺盛,葡萄沟老乡的热情好客,葡萄干的制作特点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此篇的教学模式采用“导一游一读一说”式的情境,教师作导游,在旁牵引、点拨,让学生带着向往祖国秀丽山河的激情进入情境,自由游历文中,积极主动学习课文。
【案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今天,我想带小朋友们去旅游,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组成一个大的旅行团好吗?现在,你们就是旅行团的成员,老师是导游,可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去哪儿呢?你们想去哪儿?你们想去的地方可真多。今天,我们就出发去第一站,去哪儿呢?听了这首歌就知道了。 (播放音乐课件:我们新疆好地方) 评析:设置情景,吸引了注意力,用音乐渲染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师:听了音乐,谁知道我们今天去哪儿旅游?
对呀,今天,我就带小朋友们去新疆的吐鲁番,去看看那里非常著名的一个地方——葡萄沟。
评析:教师手里拿的一面小旗,一个小喇叭,一身导游的装束,这是通过生活中的实物演习再现情景,让学生感到有趣,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的热情。
二、进入情境,主动探究
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1、你听懂了什么?
2、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介绍的呢?
生:高兴、赞美、热情。
学生像小导游一样地朗读课文。
评析:从“你听懂了什么”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自己热情表达。学生做“小导游”读,也是一次自我尝试的过程。
三、分类游览,自由朗读
1、师述:瞧,葡萄沟到了。各位旅客,我先来介绍一下今天的景点: (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图标) 我们要浏览三个地方,一是葡萄园,二是去维吾尔族老乡家做客,三是到葡萄沟的阴房去参观,你最想去哪儿?
(葡萄园老乡家阴房)
2、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3、学生再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起来。
评析:通过图片和导游的介绍,同学们刚才的旅游体验更真实了,这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探究的乐趣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
四、集中汇报,合作练说
(师拿小一喇叭做喊状:集合了)
学生各自介绍自己浏览的地方。 (结合图片)
评析:“你在葡萄园里看到了什么”这是一个说话训练。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葡萄,夏天的,秋天的,不同颜色的,同学们对葡萄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给“五光十色”换个词,说说自己在葡萄架下的感受,这些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想象。“在老乡家”,教师利用情境为学生创设交谈的环境,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此言必信,行刻,学生已可能有种如临其境之感了,配合多媒体图片(阴房),让学生分组交流,共同探究,了解葡萄干制作特点。
五、升华情感,自由练说
1、师:我们这次游览真是大饱眼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评析: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地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评析:通过这次“旅游”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美,感悟祖国的美,情感得到了升华,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后记】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语文教师就是他们探索路上的导航者。情景式教学的生动有趣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们的想像兴趣,因此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