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离别"的亲 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 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美。
2、莺莺形象: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这一折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并不仅限于儿女情长(投影)正是如此,莺莺的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便感染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条更加久远的历史长河…… 《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资其洁清也;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 ……(金圣叹)A、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人物心理:离愁别恨: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忧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无人扶持,最难调护。惴惴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迟,
停妻再娶,忘情负义。埋怨不满: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刻画方法:直抒胸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借景言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以情衬景: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妙用修辞:典故、比喻、对偶、夸张B、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想长亭路上:斜晖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
秋风阵阵、北雁南飞筵席之中: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
袅袅烟气、野草零落。分手之时:古道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
夕阳古道、风啸马嘶。
练习:1、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2、用描述性的语言以"怅望"为题从莺莺的角度和心理再现这一送别场景,尽量用上曲中的意象
3杜牧在《赠别》诗中说:"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可以说我们生活之中虽不一定有如莺莺和张生这样令人销魂的离别,但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分别亦是经常遇到的。选取你感受较深的分别,作200字左右的场景描写
以上任选一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