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那一代”文学时期最后一颗明星、文学经典《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逝世, 这是他的成名之作, 1951年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写下了这篇报道,随后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篇经典课文。著名作家柳建伟说这是他读过的最流畅、最感人的课文之一。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这篇编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美文。8月24日晚,《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著名作家魏巍因患肝癌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88岁。
《谁是最可爱的人》-- 心潮澎湃
《谁是最可爱的人》,无疑在抗美援朝文学或者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相应的重要位置,中国人也因此记住了作家魏巍。朝鲜战争爆发后,魏巍就赴朝鲜深入采访,甚至到前线阵地实际考察。1951年2月,回到祖国的魏巍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并根据采访开始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并送往《人民日报》,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确定在头版显著位置予以全文发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隆重推出朝鲜战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旋即批示“印发全军”。据说,朱德阅后连连说,写得好!很好!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的代称;自此,写给“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信,雪片似地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慰问品也源源不断地寄到炸不断的运输线上,寄到硝烟弥漫的战壕里。
谈到“谁是最可爱的人”题目由来,魏巍曾回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在松骨峰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李玉安,其实仍旧无声无息地活着。孩子曾经拿着课本询问父亲,里面的李玉安是不是你。他平静地回答说,同名同姓的人多啦。直到后来儿子死死缠着父亲要求当兵,无奈中李玉安只好千里迢迢找到原部队,亮明身份恳求首长收下儿子。退休后,李玉安由女婿陪同,专程到北京看望了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还将马玉祥的名字传遍全国。1979年夏秋之交,马玉祥在《解放军画报》上看到魏巍的照片,当即写信给魏巍。8年后,马玉祥从科尔沁草原来到北京,两位阔别36年的战友相聚。魏巍望着老朋友说:“那年你21岁我31岁,我说过你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现在你还是那样,不老。”
作品饱含政治热情
魏巍原名魏鸿杰,1920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1942年,魏巍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魏巍依然留在部队,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等。1963年魏巍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
从1959年始至1978年,魏巍历时20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晚年,魏巍创作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魏巍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
他 -- 魏巍, 带走了一个时代
得知魏巍去世的消息后,一些知名作家纷纷表达哀悼之情,追忆这位“最可爱的”老人。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赵丽宏说:“魏巍是20世纪很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录了那个时代灼热的情感。”
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佩甫说:“魏巍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从小就读,他的《东方》也令人难忘。魏巍的为人,透着河南人的忠厚和朴实,我们一直很敬佩他。”
著名作家张一弓表示,一位老作家走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东西。他离去的背影,将激励我们在世的人更加努力。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家张庆国说,他很小的时候就读过魏巍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对这篇纪实作品的流畅叙事及真诚情感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印象甚至贯穿你的一生,从中可以看出魏巍有多么优秀。魏巍走了,我感到他似乎带走了一个时代……”
“《谁是最可爱的人》洋溢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是划时代的,对一代代青年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基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知名报告文学作家傅溪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魏巍及其《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对今天的中国文学界极具启示意义。“现实主义永远是文学创作的主流,深入火热生活、反映时代要求应该成为中国作家的主旋律。”
尊称一声,魏巍老爷爷, 一路走好。
魏巍 教学设想: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全文结构特点;训练朗读、复谈、概括能力;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段的作用。 二、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又极富抒情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课文内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授课时也要有“情”。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范读课指导朗读就成了教学本将课文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三、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录音。 提出听读的任务:文中写了几个事例?给每个事例拟定一个小标题。让学生给文中三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训练概括能力。 明确:写了几个事例,为每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小标题:松骨峰战斗,或书堂战斗;第二个事例小标题:马玉祥救朝鲜儿童;第三个事例小标题:防空洞中的谈话。)说明:给三个事例分别拟小标题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第一个事例,用提问法。 1. 这个事例由哪几段构成?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由又6.7三段构成。第5段叙述战斗的经过;第6段记下烈士的名字,表达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第7段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土的可爱。) 2. 从哪些叙述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 (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学生应找出有关的语句:时间紧迫,无险可守;敌众找寡,(装备上)敌优我劣) 3. 概括这个事例内容,拟出小标题。 第二个事例:复述法。 提示:复述时,注意描写烟与火的句子,注意小孩子的五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