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记念刘和珍君


                      (高中第一册)

                     执教:王栋生

教学目标: 

学习鲁迅,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章风格。 

教学重难点: 

在一个特殊背景下,如伺把握一个人的情绪表现和思想性格的相互关系。鲁迅痛惜刘和珍的死,但似乎认为她死得不值得。他为什么反对请愿?他不但攻击段政府,憎恨散布流言的反动文人,甚至讽刺庸人的生活观,作者为什么会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进这样多的内容?需要让学生全面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研读法。整体阅读,整体感知,了解作者的思想;抓关键语句,揣摩品味,理清作者感情的发展。 

教学设计: 

预习: 

1.预习课文,读两遍,选出你认为重要的段落或语句背诵。 

2.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三一八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当年有哪些著名人物与这一事件有关? 

教学过程: 

共用三课时 

一、介绍背景。除课本注释外,简要讲述两点: 

1.这时期的“政体”,准确地说,应当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军阀争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至1928年,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不过两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经居住10多年,其间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他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变,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军阀仰仗外国势力,置人民于水深火热。鲁迅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 

[研讨] 

问题:鲁迅曾称三一八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 

这一天后又发生过哪些事?他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语言评论这件事? 

方式:分组汇报搜集资料情况。 

除了课本资料以外,还有:

李大钊是请愿的领导者之一,被土兵用棍棒打伤;中共北方区负贵人陈乔年这一天在执政府前被卫兵用刀刺伤;(《怀旧集》郑超麟)

惨案发生后,鲁迅先后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空谈》《如此“讨赤”》《无花的蔷薇之三》等文章,控诉执政府的血腥暴行。

周作人在惨案发生的次日就写下《为三月十八日国务院残杀事件忠告国民军》《对于大残杀的感想》《可哀与可怕》《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新中国的女子》《闲话四则》《死法》等文,愤怒谴责军阀政府的暴行;(介绍周作人挽刘和珍联)

因病动手术的梁启超先生也在医院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愤慨;

北大代校长蒋梦麟在北大遇难同学公祭大会上致悼词,全场痛哭;

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遇难学生的血还洒在他身上。作为屠杀的见证人,3月23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读“刘和珍为去请愿向老师请假”一小节)

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称赞烈士们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

刘半农也写诗悼念死难学生,并经赵元任作曲后传唱全城;

现代评论》周刊主编、北大法学教授王世杰也写了《论三月十八日惨剧》,并提出要法律制裁段祺瑞及其帮凶;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京报》,接连发表消息,深入地报道惨案真相。

[思考]有这样多的文化名人投入这一事件或是高度关注,说明了什么问题?

鲁迅在这一时期写下的《无花的蔷薇之三》《空谈》(如此“讨赤”)等文中,一再表现出对枪杀事件的意料不及,越是如此,越说明段政府的无耻和凶残。

据三一八请愿参加者回忆,学生请愿时是很遵守秩序的,当请愿队伍发现段祺瑞不在政府,准备转去段公馆请愿。正在转移时,卫队突然开枪,造成血案。这就更说明执政府是蓄意谋杀学生。

鲁迅把三一八叫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可是他没想到这以后,又有许多可爱的青年被虐杀,一年多后的四一二,他的学生又一次被杀,几年以后的龙华,柔石等五位杰出的青年又被杀……

二、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由学生讨论,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提示,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角度考虑,本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1.(1、2节)记念死难者,为使国人不忘;

2.(3、4、5节)写刘和珍事迹,揭露当局凶残无耻;

3.(6、7节)讲述惨案的历史意义。

对重要段落反复读,读出悼亡者的凝重,沉痛,悲愤,读出思想者的慷慨气度。

三、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1.诵读一、二两节。重点读第一节第3小节和第二节第1小节。

写文章缘起。学生“正告”,劝“我”写记念文章。

作为教师出席学生的追悼会,——这是多么悲惨的事!

注意体会这里再三表示出一个意思——“无话可说”。为什么会“无话可说”?

在这两节中,作者已经把“段祺瑞执政府一几个所谓文人学者的阴险论调”和“庸人”全都点出来。可以这样认为:作者面对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权势集团,而几乎是整个落后的、沉睡的、麻木的社会

2.鲁迅在这里已把自己的主要感受表达了。读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最强烈的感受?说出你的“第一印象”。

请学生找出关键语句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一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几个所谓文入学者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

鲁迅受了强烈的精神刺激,对刘和珍等人的死难表现出极度的悲愤,作者对恶势力毫不留情地发出强烈的诅咒,也可以把这些看作是对社会冷漠现象的抨击。

通过关键词语,了解鲁迅的情感变化:

面对惨象,一开始是“艰于呼吸”,愤怒得“无话可说”,直至“出离愤怒”,而后发出了战斗的宣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先知先觉者总是承担着社会的痛苦,而庸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自以为幸福,其实真正幸福的是为自己的人格,为实现社会理想而活着的人。明显地可以看出鲁迅情感变化的过程。

作为一位斗士,鲁迅在大是大非前从来都是正气凛然,他看不起庸人,也不会做庸人。要做“猛士”,体现着鲁迅的人生态度。

3.研读第三节。这一节主要记写刘和珍。

[研讨]

鲁迅是如何记写这个人物的?你对刘和珍的第一印象如何?

鲁迅是在“驱杨运动”前后才知道她的。刘和珍的事迹不多,却很典型。她热心学生运动,为人正派,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反抗精神,不愧为“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关键词:“态度温和一常常微笑一始终微笑”——一位可爱的青年。

(参读:林语堂有关刘和珍的回忆。)

特别是轰轰烈烈一场之后,众人准备引退,“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这几句话很重要。作为先驱者,觉醒者,奋斗者,作为学生运动的中坚,在斗争最艰苦的时候,刘和珍是擎大旗的人物,可是我们分明从这几句话中看出她的寂寞与失落。她关注母校的前途,赶走了一个杨荫榆,但旧势力还在,制度没变,还会有新的艰难,她大概想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可是人们不一定都像她那样有远见,有责任感。

在旧中国,反抗恶势力的群众运动特征往往是“一哄而起”,然后“一哄而散”,鲁迅明白刘和珍的忧虑,但是他又能说什么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案例和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关于相处,需要提醒幸福
    变形记
    写好人物心理描写
    高一新教材《采访》能力训练示范课教…
    等待戈多(节选)
    百年孤独(节选)
    墙上的斑点

    阿Q正传
    提醒幸福

    济南的冬天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教案
    把握幸福(导读)
    短语和句子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毕淑敏)
    提醒幸福
    湖北随州中考优秀作文: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教案
    七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范进中举
    小橘灯
    我与地坛
    《宽容》序言
    五人墓碑记
    病梅馆记
    为了忘却的记念
    拿来主义
    我的叔叔于勒
    古诗
    鸿门宴
    兵车行
    将进酒
    蜀道难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古代诗歌五首
    老舍自传
    寓言四则《画眉与猪》
    白蝴蝶之恋
    初一学生自我介绍与新学期语文课的要…
    为你打开一扇门
    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作文
    繁星
    “诺曼底”号遇难记
    过秦论
    幼时记趣
    小作文练习及讲评
    社戏
    《秋天》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
    山中访友
    紫藤萝瀑布
    提醒幸福

    纪念白求恩
    少一分束缚,让语文课上出精彩
    《梅岭》三章
    勇气
    七根火柴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琵琶行
    大自然的语言
    鸿门宴
    峡江寺飞泉亭记
    过万重山漫想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
    不朽的失眠(论坛精华帖)
    麦琪的礼物(论坛精华帖)
    越巫
    我的叔叔于勒
    宋定伯捉鬼
    [初五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怀疑与…
    琵琶行
    一场悲剧:两少年争夺女友一死一伤
    项脊轩志——话题式教案
    项脊轩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设计(第一课时…
    往事依依
    研究性学习教案——错别字的诊治(初…
    报任安书教案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乡愁
    闲情记趣

    我的叔叔于勒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乡愁(论坛精华帖)
    提醒幸福
    沁园春·长沙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笔记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孟子见梁襄王》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小橘灯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提醒幸福》教案
    邶风·静女
    驿路梨花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山的那边
    长亭送别
    在山的那边
    人生的境界
    在山的那边
    《提醒幸福》教案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挑战者号”追思
    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读后感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提醒幸福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提醒幸福
    建议初中教材弃用《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关于提醒幸福
    男女分班 学校拒绝采访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
    《提醒幸福》---毕淑敏
    提醒幸福时间
    走出消沉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附自己两篇曾经的文字)
    《提醒幸福》综合资源
    始得西山宴游记
    《提醒幸福》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