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明确: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什么“怕”?明确:莺莺的担心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莺莺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
(三)运用想象,以“话别”为题,将话别之境改写成话剧片断。(提供一例)
(西风黄叶,寒烟衰草。长亭酒席上崔张泪眼相对。)
莺莺 (举杯,神情惨恻):今日一别,未知何日相见(泪落杯中)?
张生 (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争得功名,早日回归!(饮酒)
[红娘见张生有自负之色,轻笑]
红娘:金榜题名,倒要小心呀。
张生:(语塞)这……红娘是了解我的心迹的。
莺莺: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啊。
张生(摔杯):还有谁比的过你啊,我怎会生此念?有违情义,如同此杯!
莺莺:夫妇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莲花,胜过状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虚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来就是。
张生:(感动,流泪)小姐知我。(传来马嘶声)时辰不早,我得准备上路了。
莺莺:(泪流满面)前程漫漫,一路要多加小心啊。荒村野露要早点睡,野店风霜要晚点行。
张生:这我自知道,我走之后你也要保重啊。(欲行)
莺莺:且慢。君行别无所赠,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轻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恭听,接帕端详)小姐不必多虑!谨占一绝,以剖寸心。(吟诗)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红娘:(轻叹)劳燕分飞,一对苦命的人儿。
四、赏读第四部分:“惜别目送”(别后情思)
(一)赏析【一煞】
1、【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古道烟霭图。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2、【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从唐诗宋词中找出有关“愁”的诗句。
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赵企《感皇恩?别情》
夕阳:秋草独行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王贾宜宅》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烟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霖?寒蝉凄切》
3、用现代汉语改写《长亭送别》【一煞】
连绵的青山啊,你为何阻挡我送行的目光。枯槁的树木啊,你为何不为我望穿的秋水打开一条通途。烟云雾气,你遮蔽了这孤单的古路,也掩埋了我苦闷的心灵。
夕阳,你的到来使弥漫在这古道上的最后一句窃语也烟消云散,只让无情的秋风将这悲凉的马嘶送到我的耳畔。
马车啊,来时我是那样催促你追寻他的脚步,而归去时你也只能步履为艰,因为我的心情很沉重!
(二)《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作比较分析。
明确: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三)以“怅望”为题,将【一煞】【收尾】两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尽量用上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角表现离别之情。
示例:一骑绝尘去,山峦笼轻烟/转山坡,穿疏林,熟悉的身影依稀可见/道一声平安,道一声珍重,陪伴着的是冷清清的斜阳/秋风掠过禾黍,飘来声声马嘶,马嘶声声叩击莺莺心田/劳燕分飞谁主使?离愁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