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长亭送别

三、作品演变:

《莺莺传》(唐/元稹)——《西厢记诸宫调》(金/董解元)——《西厢记》(元/王实甫)

得名由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明月三五夜]

四、相关情节

《莺莺传》亦名《会真记》,主要讲唐代书生张珙("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孤坚,非礼不可入")曾游于蒲州,住在普救寺内,其姨母(崔氏)也带着女儿莺莺住在这里。适逢乱军"大掠蒲人",崔氏母女"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幸得张生保护,"遂不及于难"。张生对美丽的莺莺一往情深,以至"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莺莺终亦"自荐枕席","朝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不久,张生赴长安,数月后,"复游于蒲,会于崔氏者又累月"。莺莺"待张生之意甚厚。"后以"文调及期",张生又将西赴长安,"崔已阴知将诀矣";张生因"文战不胜","遂止于京(长安)"。曾"赠书于崔",莺莺亦复信表达深情。而张生已变心,视莺莺为"妖孽",以所谓"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的说词,抛弃了莺莺。但作者最后却说:"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予尝于朋会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莺莺传》写出的这个爱情悲剧故事,实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品里的张生,无疑是一个充满封建意识的负心者、变节者;但作为一个唐代的封建文人,要投身到功名利禄的角逐中去,也只能采取"当日社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

《莺莺传》:蒲州兵乱---张生护卫---兄妹相称---以诗挑情---张珙遭拒---月下私期---莺莺被弃。可见,《莺莺传》故事内容和矛盾变化头绪都不那么复杂,是一首对封建社会里男子"始乱终弃"造成的爱情悲剧的挽歌。

   《董西厢》:张珙游寺---西厢邂逅----墙角联吟---法堂会面---兵围普救---杜确解围---夫人拒婚---琴音传情 ---以诗挑情---张珙遭拒----病卧书斋---莺莺探病---书斋践约---夫人拷红---许婚赴考---莺莺修书---郑恒骗婚---连夜私奔---太守主婚。

  可见,《董西厢》的结构更加宏伟,内容更加丰富,是一支对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自主婚姻"行为的赞歌。

    到了元代,王实甫又根据《董西厢》把崔、张的爱情故事改为杂剧,为《西厢记》这部古典喜剧的创造作了最后定型。其故事线索是:

    ⑴焚香拜月:惊艳、借厢、酬韵、闹斋;⑵冰弦写恨:寺警、请宴、赖婚、琴心;⑶诗句传情:前候、闹简、赖简、后候;⑷云雨幽会:酬简、拷红、哭宴、惊梦;⑸天赐团圆:捷报、猜寄、争艳、团圆

补充:《双玉读曲》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红楼梦

(第二课时)

课文学习

一、与课文相关前奏:

通常被称作"长亭送别"的第4本第3则,是王实甫《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在第四本第一则"酬简"和第二折"拷红"中,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同张生私下结为夫妻的决定性一步。这种出于男女双方真诚相爱的自主选择,使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老夫人十分震怒,因此她拷问红娘严加追究。但红娘抓住了老夫人理亏的要害,非但拒不认罪,反而条分缕析,历数老夫人过错,使她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罢。"但是,老夫人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强令张生"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并声称"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着新的威胁。"长亭送别"紧接第二折,所表现的正是同老夫人激烈斗争中取得胜利后的这又一次曲折,写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这折戏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集中刻了莺莺送行时的心绪。它在读者和观众面前展现的是一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倍增烦恼的暮秋天气,是这卷别离图的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长亭送别"由三个紧密衔接的面构成:一、赴长亭途中;二、长亭别宴;三、长亭分别。

起首[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系莺莺赴长亭途中所唱。莺莺是怀着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前往长亭为张生送行的。

三、分析第一节:赶赴长亭

1、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莺莺一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染""醉"二字,下得极有分量。前者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此曲短短25字,充分写出了时、空、景、情,而且紧紧交融在一起,这是,这是情,这是血!这是一首流传最广,倍受称赞的西厢佳句

拓展:化用诗句: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本篇写旅次乡愁和离情别恨。上片写景。"碧云",写出了秋高气爽的天气;天连水,水连山,山连;天接云,水接烟,山接斜阳。自上而下,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呈现出一派俊爽空灵的境界;下片言情。头两句承上启下,极言相思之情的挚着、深沉。从第三句开始,句句用映衬手法。"好梦留人",说明除酣梦之外,整日为相思别情所困扰。"明月楼高",以美好的事物来反衬,突出离人的孤寂。结尾又推进一步,暗用"举杯浇愁愁更愁"诗意并巧妙地通过"愁肠"把酒滴转化成泪滴。形象地说明离愁别恨已无法排遣。

2、赏析[滚绣球]

1)朗诵,启发:如果说,[端正好]主要是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那么,[滚绣球]便是从正面刻了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此曲以反反复复、屈屈折折的咏叹,表现莺莺在来到十里长亭的上愁肠百转的心理状态。

问:你能体会哪些意象哪些词语能抒发这种愁肠百转情感?

词: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1恨归去得疾

?恨     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案例和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长亭送别,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关于相处,需要提醒幸福
    变形记
    写好人物心理描写
    高一新教材《采访》能力训练示范课教…
    等待戈多(节选)
    百年孤独(节选)
    墙上的斑点

    阿Q正传
    提醒幸福

    济南的冬天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教案
    把握幸福(导读)
    短语和句子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毕淑敏)
    提醒幸福
    湖北随州中考优秀作文: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教案
    七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范进中举
    小橘灯
    我与地坛
    《宽容》序言
    五人墓碑记
    病梅馆记
    为了忘却的记念
    拿来主义
    我的叔叔于勒
    古诗
    鸿门宴
    兵车行
    将进酒
    蜀道难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古代诗歌五首
    老舍自传
    寓言四则《画眉与猪》
    白蝴蝶之恋
    初一学生自我介绍与新学期语文课的要…
    为你打开一扇门
    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作文
    繁星
    “诺曼底”号遇难记
    过秦论
    幼时记趣
    小作文练习及讲评
    社戏
    《秋天》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
    山中访友
    紫藤萝瀑布
    提醒幸福

    纪念白求恩
    少一分束缚,让语文课上出精彩
    《梅岭》三章
    勇气
    七根火柴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琵琶行
    大自然的语言
    鸿门宴
    峡江寺飞泉亭记
    过万重山漫想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
    不朽的失眠(论坛精华帖)
    麦琪的礼物(论坛精华帖)
    越巫
    我的叔叔于勒
    宋定伯捉鬼
    [初五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怀疑与…
    琵琶行
    一场悲剧:两少年争夺女友一死一伤
    项脊轩志——话题式教案
    项脊轩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设计(第一课时…
    往事依依
    研究性学习教案——错别字的诊治(初…
    报任安书教案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乡愁
    闲情记趣

    我的叔叔于勒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乡愁(论坛精华帖)
    提醒幸福
    沁园春·长沙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笔记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孟子见梁襄王》备课笔记
    《短文两篇》备课笔记
    小橘灯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提醒幸福》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
    邶风·静女
    驿路梨花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
    人生的境界
    在山的那边
    《提醒幸福》教案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挑战者号”追思
    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读后感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提醒幸福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提醒幸福
    建议初中教材弃用《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关于提醒幸福
    男女分班 学校拒绝采访
    《提醒幸福》教案设计
    《提醒幸福》---毕淑敏
    提醒幸福时间
    走出消沉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
    提醒幸福(附自己两篇曾经的文字)
    《提醒幸福》综合资源
    始得西山宴游记
    《提醒幸福》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