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些书,他反复阅读了不知多少遍,已经被翻乱了。( ) 杜甫从小就爱读书,七岁已经熟读了许多前代和当代诗人的名作。( ) 当他看到一些优秀作品时,就爱得放不下手,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能流利地背诵了还舍不得放下。( ) 他读书入了迷,经常忘了吃饭和休息。十二、快乐读短文,轻松做练习。(16分)
学会做加法 同学们!你们会做加法吗?1+1 = 2;100+35 = 135……100+250+50 = 400……这是数学上的加法。两个数相加,三个数相加,多个数相加…… 1支钢笔+1支圆珠笔 = 两用笔,1副眼镜+1根金属链 = 防摔眼镜,1枝铅笔+1个橡皮 = 带橡皮的铅笔……这是发明中的加法,加法构成的发明。两件东西或者多件东西相加,会得到一件新东西——这就是发明。加法来自于生活中、学习中、生产中、游戏中的某种需要。当你需要雨伞而身边只有书包,你会想到“把书包变成雨伞该多好”——书包+雨伞,这就是根据需要而萌发的一个发明想法。加法的发明技巧,在发明技巧中叫做组合法。将几种东西的用途或特点巧妙地组合起来,“加”到一起,就会创造出一件东西。皮箱的用途是装衣物,车轮的用途是滚动式移动。皮箱+轮子 = 旅行箱,这正是加法的妙用——可以推着走的箱子,推比搬要省劲多了。为了更方便些,你还可以再做一次加法——加一个拉手,拉比推更方便。皮箱+轮子+可折叠拉手,这就是市场上出售的旅行箱。厨房里有许多发明都是巧妙地运用了加法。比方说,多功能锅。它是把烙饼锅、涮羊肉锅、煮饺子锅三种锅的功能组合到一起构成的。又如:油炸铲,它是把普通铲和漏勺的用途加起来构成的。春节放鞭炮时,也许你也会发现“加法”构成的发明。放炮可以听到“砰”“叭”声响,放花,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景象。二者相加,就发明出一种新型花炮——响声和色彩一起呈现出来。喝汽水前要用起子打开瓶盖。能不能把瓶盖和起子加起来呢?在这方面,易拉罐就做到了。它在盖子上做了个小环,稍一使劲就可以拉开了。同学们,加法使你们着迷了吗? 1、文中有5个破折号,它们都起 的作用。(1分) 2、发明中的加法有两层意思:(4分) 一层是 ; 一层是 ; 3、发明中为什么要运用加法呢?(3分) 4、文中提到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5分) 5、发明的加法中有一种简单的加法,叫做自己加自己。即“单×2 = 双”,如“单面胶带纸×2 = 双面胶带纸”,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3分) 十二、习作。(30分)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一些小发现呢?请简要写一写你的发现。 要求: A、题目自拟。 B、书写工整,标点正确,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苏教版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阅读: 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告诉人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习作: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题目自拟。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上有意识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
练习:安排了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重点。教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读书中学习语文,做到:一是在阅读中体会、吸收;二是在读写练习中巩固、积累;三是在迁移运用中内化、提高。 口语交际:是一项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的口语交际练习。教 师创设学生交际的情境,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对环保已有一定的意识,除了从文本中了解,更有从生活和大自然去获取活生生的教育资源,甚至对世界的环保了解。
2. 小学生写作大都以家庭和学校生活为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只能对社会现象的表面现象有所感知,只能用自己的是非观对各种社会现象做简单评价,而且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活动的范围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因此,在进行本学期的每一次习作之前,我们必须为学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搜集习作素材创造条件,必须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上有意识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
3.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在的相似联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4.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熏陶的氛围不够浓,教师要关注学生钢笔和毛笔字的练习,并结合文本认识一位古代的书法家。
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学生字词。
2、.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产生对环境加强保护的强烈愿望。
3、.注重读写结合,注重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4、在学文过程中初步感受作者生动的表达方法,积累自己喜爱的美词佳句并尝试运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