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以及教导处工作目标,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全力打造语文教师“协作共同体”,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活动,为教师、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全力提升学校语文教学质量。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专课专用,认真上好语文阅览课,用好《快乐作文》一书,备好教案,写好反思,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2、认真落实课堂改进计划,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1)进一步规范备课,有完整的格式内容:①课题。②教学目标。③重点和难点。④教学准备。⑤教学过程。⑥作业设计。⑦板书设计。⑧教学反思。在用好教案设计一书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实际写好修改意见,促进教学反思。(2)继续进行“精致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每位语文教师(50周岁以下)至少开设一次组内公开课。要在课堂教学研究上多下功夫,围绕一个主题上好研究课,并组织好说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反思,同时,使语文教师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促进教师群体成长。另外,每位语文教师还要注意贯彻落实学校“艺体育人、快乐成长”的素质教育实验项目,将艺术教育有机渗透入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3)每位语文教师都要积极听课,不仅听组内互观课,而且要争取多听区级公开课,听课后要写好评课表或反馈表,每学期上交评课表4份以上。(4)作业要求继续做到“四精四必”,即对学生的作业要“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切实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效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倡作业形式多样化,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及时订正。(5)培优补差工作要有计划、有记载。要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同时也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跟踪教学和辅导记载。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辅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好辅导主题,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师在实践中应及时总结经验,尝试编写校本教材。(6)根据教学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单元检测,并认真批阅和分析。继续做好每一张单元测试卷的反馈性分析工作,并把试卷整理成册,学期末上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2次质量抽测和期中、期末考查,确保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7)积极参加本学期的网上案例研训,通过案例研究促进理论内化,促进自我反思,促进合作交流。语文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校本课程的实践,并尝试撰写校本教材,同时参与好《精致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的案例积累工作,在撰写案例与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望洞庭》古诗解读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 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é。二是读hè。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é)为妥。其理由有三: 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广雅•释古三》也说:“和:谐也。”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它应读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è。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