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中考语文全部实行网上阅卷。集中市直高中教师、部分初中教师参与阅卷工作,确保了评卷公平、公正、客观、科学。
2、我校考生共269人,本报告样本人数269人,所有考生均纳入样本分析。全卷23小题均纳入数据统计。
(二)整体质量分析
1、最高分115分,最低分1分,全卷赋分120分。
2、全校平均分76.84分(全市平均分77.61分),其中I卷(客观题)均分16.56分,Ⅱ卷(主观题)均分60.27分。
3、全校分段统计:120—111(1人),100—110(13人),96—99(12人),80—95(86人),70—79(82人),60—69(40人),50—59(26人),40—49(8人),30—39(1人)。
4、全卷得分率统计:满分率0,优秀率9.67%,及格率64.68%,低分率0。
5、全卷技术指标统计:全卷难度0.65,其中I卷难度0.59,Ⅱ卷难度0.6%;全卷区分度0.29,其中I区分度0.46,Ⅱ卷区分度0.28;全卷标准差16.81,其中I卷标准差6.72,Ⅱ卷标准差12.09;全卷信度0.75,其中I卷信度0.59,Ⅱ卷信度0.65。
(三)小题质量分析
1、均分
基础知识:字音1.19,59.3%;字形0.55,27.6%;词义0.72,36.1%;成语1.25,62.6%;语病0.57,283.%。总得分率4.27/10=42.7%。(全市得分率5.24/10=52.4%)
说明文阅读:句意理解1.92,64.2%;文意理解1.80,60%;特征方法1.24,41.4%;推断信息1.75,58.6%。总得分率6.71/12=55.9%。(全市得分率7.1/12=59.17%)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2.46,82.1%;文言虚词1.52,50.7%;内容概括1.56,52.2%;句子翻译1.82,45.5%。总得分率7.38/13=56.77%。(全市得分率8.9/13=68.46%)
诗词鉴赏:诗歌内容1.32,66%;诗歌手法1.09,36.3%。总得分率2.41/5=48.2%。(全市得分率2.76/5=55.2%)
名句默写:均分3.39,得分率3.39/4=84.8%。(全市得分率3.04/4=76%)
小说阅读:情节2.10,52.6%;描写2.60,65.1%;标题1.68,42.1%;主题3.10,77.6%。总得分率9.48/15=63.2%。(得全市分率9.46/15=63.07%)
语用:连贯2.38,79.6%;句式1.75,43.8%;修辞1.99,49.7%。总得分率6.12/11=55.6%。(全市得分率6.25/11=56.82)
写作:均分37.0,得分率37.0/50=74%。(全市得分率35.92/50=71.84)
可以看出,名句默写(84.8%)、写作(74)得分率较高,诗词鉴赏(48.2%)、基础知识(42.7)得分率较低。
2、得分率较好的是:文言实词82.1%,联系上下文写句子79.6%小说中的主题理解77.6%,;得分率较差的是:错别字(27.6%),诗词手法(36.3%),小说标题(42.1%),句式转换(43.8%),修辞写作(49.7%)。
(四)结论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09年中考语文总体质量要优于2008年,且与2009年中考命题说明中的难度预估切合。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训练。基础知识得分低,说明老师平时教学对课本的字词句训练不够,忽略了对学生识记、辨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上应加大力度。
2、注重理解赏析能力培养。诗词鉴赏是学生语文综合考察,它需要加强广泛阅读,首先弄懂弄通课本诗词,再进行课外迁移,学习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重视整体阅读训练。阅读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考查,平时要加强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让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二、 复习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三、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能有较大的突破。
三、 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 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高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点面结合,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全面复习(3月上旬——5月上旬):全面复习基本文言文篇目和语文知识;二、查漏补缺(5月上旬——5月中旬):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三、重点突破(5月中旬——5月下旬):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四、总结检测(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时间安排
2009年底必须结束新课,但在教学中要稳扎稳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盲目赶进度,重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挖掘、拓展。
2010年3月开始进入总复习。第一次模拟考试时间:4月12日、13日;第二次模拟考试时间:5月26日、27日。注意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多思考、多归纳,重视概念及每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按2009年荆门中考试题的结构板块,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广泛阅读或利用网络了解最新、最前沿的中考信息,为学生提炼、精选有价值的训练题。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广开渠道,走访交流。
6月1日—6月10日进行模拟练习(或综合训练)。检测学习成效,同时进行中考实战演习,提高应试能力,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
五、教学理念
(一)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树立大语文观。
(1)语文是一门注重能力的学科,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复习时应以能力训练为主。
(2)语文不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不像理科那样直接、紧密,因此复习时不应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从而费时费力,加重学生的负担。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应当以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主要在于积累和感悟。总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要真正落实;还要指导学生整理读书笔记,分话题制作读书卡片;让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社会的人和事;让学生了解地方、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特点;让学生多看、多读、多记、多写。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提高理解、运用语言和初步鉴赏言语作品的能力。
(二)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1)全面把握,分清主次,突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2)抓好积累,着眼运用,在运用语言、鉴赏语言上动脑筋、下功夫。不在名词术语上纠缠。
(3)训练应做到有序、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不搞一轮,二轮,根据实际情况螺旋式推进。
(4)针对不同学生,给以不同指导。基础比较好的班级,要适当多做思考难度大一些的练习,防止学生学习浮夸;在基础比较差的班级,练习的难度小一些,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复习。
(三)遵循阅读的规律,避免纯技术性的操练
每年的复习阶段,都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为学生梳理、总结阅读题的答题规律,而这一规律主要呈现在答题的技术层面,悖离了阅读的规律,不能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将得分技巧转变成了失分因素。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切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切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
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四)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如认真书写的习惯、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推敲语言的习惯、静心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养成了,不但对考场上答题有帮助,学生将终身受益。
争取在紧张有序的复习过程中使初三年级的语文成绩能更上一个 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