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承认错误的习惯?
杨冰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善的过程。父母要培养孩子认识错误、敢于承认错误的习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认真学习。父母会说:“孩子,只要你念好了书,什么你都不用管。”其实,唤醒孩子内心的责任心,才能让孩子在心理、思想上起深层次的变化。父母要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学会发现错误。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能力、爱好、性格及少儿所特有的心态,这样,才能对孩子循循善诱,使他们能认清方向,少走弯路,早日成功。
台湾作家三毛生长在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里,父母给的零用钱根本不能满足她的需要。有一天,她经不起诱惑偷偷拿走了妈妈放在桌子上的5块钱。妈妈丢了钱以后,根据三毛的反常表现,知道了钱是她拿的。可是她并没有责怪三毛,而是装作不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三毛坐立不安,终于在第三天的晚上把钱拿出来放在了原处,并且再也不敢尝试这样的事情了。
三毛妈妈的做法,并不是纵容孩子小偷小摸,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
每个人都会犯有过失,但过失可以教给你的,却是你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学到的。然而,惟恐犯错的心理往往使人们不去尝试新事物或承担风险。
怎样教会孩子们对待过失,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父母应及时地进行教育。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进行教育,今天的事今天办完。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孩子失去真实感。
父母应以理服人。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
父母的批评不应重复。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地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性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父母的教育应前后内外一致。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则进行责备、训斥。教育也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父母应注意家丑不外扬。孩子做错了事,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父母的教育要掌握分寸。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如果批评过于严厉,会挫伤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出发,一语道破地严肃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彻底揭穿其借口抵赖的心理,并帮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办法。这样做,一般就可以达到批评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