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1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1)情境一:购物。 出发前,妈妈给淘气50元购买东西。请你帮助淘气记录一下账目。 展示学生记录情况。(由于各种物品支出的金额是让学生自己填,所以订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查:1各种物品支出是否基本合理;2支出是否超出收入。否则填表就流于形式。) (2)如果老师给大家20秒钟的时间,你能写出多少个正数和负数?比一比,谁写得多。(指名学生扮演。订正。) 小组内交流:比一比谁写得多。 思考:同学们用20秒写了这么多的正、负数,如果给你1分钟,你能写多少?10分钟呢?更长时间呢? 引导得出: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板书:无数个) (3)再认“0”。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刚才大家写的正、负数中。哪一个数没有写到?(若学生已写出0,则引导学生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激发学生讨论:“0”应该写在哪里?) 师生概括:“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评析]数的扩充与其抽象性不是由教师陈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参与体验,通过观察、动脑、讨论后得出的结论,这样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数形结合,感悟正负数。 例:车到某站时,有8人上车,7人下车,你能把这些信息用正、负数的知识记录在下面的图上吗? (1)要求:在图上标出上车的人数。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你是怎么标注的。 思考:老师刚才看同学们标注的时候,有的同学没有将“+8”的“+”号写出来,你是怎么想的?(小组交流) 教师小结:一般以省略正数前面的“正号”,我们以前所学的数都是正数。 (2)思考:下车的人数该标在这幅图的什么地方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想法,并请代表进行汇报。) 进一步思考:负号也省略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最后提请学生特别注意,负号不能省略。) [评析]通过写数与读数,尤其是在图上标出上、下车人数的位置,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正数与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从而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巩固负数的知识,并初步感受扩充后的数序。 (3)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大小。 0和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正、负数的大小和它们在图上的位置有怎样的关系? [评析]学生通过在图上找“+8”和“-7”这两个数对应点的位置,并边记数边观察这些数的相互位:薑关系,体会到“-7”“<0<+8”,即“负数<0<正数”。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和能力,适当扩大对数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埋下伏笔。 3 及时梳理,适时拓展。 (1)我们已经知道“0真’可以表示“没有”,可以表示“起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再说说自己对“真0”的理解吗? 教师小结: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水位高度。因此,0是一个有实在意义的数。从上面的图上看出,“0”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 (2)这两节课我们学过哪些数,可以怎样把这些数分类? (可以把数分为正数、负数和零。) [评析]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感知,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受申理解,认识逐渐从单一到丰富,从模糊到清晰,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及自身潜能的发展。 三、多样性练习巩固新知 同学们对正、负数已经有了一定认识,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 第一关:选择合适的温度连线。冰箱中的鱼水中的鱼烧好的鱼 10℃ 70℃ -10℃ 2 第二关:第90页“练一练”1~2题。 3~第三关:想一想。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