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号 |
一
(1—6) |
二
(7—12) |
三
(13—20)(21—25) |
四 |
附加题
(1—4)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
|
|
|
|
|
|
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考生请把自己的班级、姓名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4.答题只能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要求答在试卷上。不准用铅笔或红笔。
一、基础整合(14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欣慰 馨香 薪水 辛苦 B.娴熟 和弦 头衔 嫌疑
C.起哄 洪水 拱桥 烘托 D.阴谋 殷勤 音讯 原因
2.下面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错别字应改为( )。(2分)
A. 锐不可当 B.荡然无存 C.张皇失措 D.无人问精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请在病句上直接修改。(2分)
A. 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B. 通过老师教育,他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C.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4.请你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内。(3分)
①.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要记忆,只要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
②.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说话要得体、连贯。请你在下面的语句中的空白处,完成句子,使之得体连贯。(2分)
中国跨栏运动员刘翔在瑞士的洛桑以12.88秒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记录,他回国受到热烈欢迎。如果你是迎接者,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 ___。
6.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20字)(3分)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在这118个招牌中共有326个不规范字。由此看来, 。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7.默写古诗文。(10分)
①.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1分)
②.迷津欲有问,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1分)
③.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分)
④.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1分)
⑤.《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丽的景色的句子是: , 。(2分)
⑥.《陋室铭》中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 。(2分)
⑦.《爱莲说》中描写莲品格的句子是:“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2分)
8.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芳草鲜美 ( ) 寻向所志 ( )
①.鲜 ②.寻
陶后鲜有闻 ( ) 未果,寻病终 (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9—12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不同意义。(2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意: 今意: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意: 今意:
11.为什么桃花源人会与世隔绝?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2. 文段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能说说他们叹惋的原因吗?(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3.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2分)
①时间: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 ③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
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5.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插叙的语句。(2分)
16.“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2分)( )
A.因为“我”不聪明。 B.因为他有点“迂”。
C.因为他爱子情深。 D.因为外人不可信。
17.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句。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8.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9.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A.是指我说话漂亮,父亲太迂。 B.是指父亲太迂,我完全能料理自己。
C.是指父亲说话不漂亮,我聪明能干。 D.反语,强调那时太不理解父亲,现在追悔莫及。
20.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对父母往往有“总觉得他(她)说话不大漂亮”、而后来也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类似经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这种感受。(4分)
答:
(二)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的流下来。
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桑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看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丁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才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21.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1分)
答: 。
22.本文第2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
23.本文第8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2分)
答: 。
24.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同:(3分)
第一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 的泪。
25.概括出本文主要选取了哪些材料来歌颂母亲,请用简洁的文字列举出来,并说明它们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
附加题(1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6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夫书者,凡得学者 ②.童子苟有志
③.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④.吾徒相教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
3.根据你理解的文意,说说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2分)
答:
(二)句子仿写。(4分)
4.根据下面句子的内容和结构,请你补写两个句子。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你 时,就 。
!你 时,就 。
四、作 文(50分)
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以“报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的;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彼此的报答……
要求:
1.按自己的选材角度,题目自拟。
2.联系生活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围绕着一个主题自选写作角度,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X20 = 800
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C (2分) 2.D 津 (选择和改错各1分)
3.A 把“大概”或“左右”删去。(选择和修改各1分)
4.①排比 ②反问 ③对偶(每空1分)
5.合理就行。例:欢迎你凯旋归来,你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2分)
6.不规范运用文字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意思合理即可,3分)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错漏一个字不给分。
①少壮不努力 ②平海夕漫漫 ③坐观垂钓者 ④山山唯落晖 ⑤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①鲜:鲜美 少 ②寻:寻找 不久(每空1分)
9.译文每句2分。译文略。
10.①妻子:古意:妻子儿女 今意:指男人的配偶
②无论:古意:(更)不必说 今意: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每空0.5分,共2分。)
1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多答少答都适当扣分,2分)
12.桃花源人是为桃花源外的人经历了这么多战乱与磨难,为他们的生活不安定而叹惋。(2分)
13.①时间:到南京时的第二天下午 ②地点:南京浦口火车站 ③人物:“我”和父亲
④事件:父亲送“我”坐车北去。(每空0.5分,共2分)
14.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无关,所以不写。(2分)
15.插叙部分是“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多画或少画,每句扣一分。(2分)
16.C(2分)
17.这三句话在课文中表达了父亲对“我”的关怀照顾,是对“我”的爱具体表现。(2分)
18.用反语来“我”后悔当时没有理解父亲对我的爱,以此来衬托父亲对“我”的爱的真挚与深沉。(2分)
19.D(2分)
20.要求用自己的经历来谈自己对父母的爱的误解,以及现在的后悔之情。(没有经历只谈感想要扣2分,共4分)
21.时间顺序。(1分)
22.“多挺以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的坚强与吃苦耐劳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想儿子能够在困难面前挺住,要有坚强和吃苦的精神。(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共3分。)
23.那个誓言是指: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用自己的话概括也行,但意思要准确。2分。)
24.第一次是离别而感伤的泪。 第二次是感动而辛酸的泪。 第三次是感激而想念的泪。(每空1分,共3分。)
25.①母子分别。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分别时的依恋。②母亲为我借伙食费。表达我对母亲是感激。③读着妹妹的来信。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列举一点给2分,共4分。)
附加题:
1. ①读书 ②如果 ③悲痛的样子 ④白白地 (每空0.5分,共2分。)
2.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其中如果没有准确翻译“愿”和“羡”要扣1分,共2分。)
3.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2分)
4.这仿写要求句式要与例句一致,意思要连贯。缺一都当作不对。每句2分,共4分。
例如:山中的石!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山顶的松!你挺直腰杆后,根基就牢了。 水中的鱼!你游进大海时,境界就宽了。
井底的蛙!你越身地面时,眼界就宽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
四.作文
评分按中考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