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中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相同一组是:(3分)
A.觉解 境界 慰藉 嗟来之食 蹉跎岁月
B.伉俪 高亢 粗犷 引吭高歌 沆瀣一气
C.安谧 分泌 秘密 刚愎自用 筚路蓝缕
D.劳碌 俸禄 陆续 绿林好汉 饥肠辘辘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改线 改弦易辙 直言 仗义执言
B.纠正 矫枉过正 卓见 真知灼见
C.菁华 取其精华 广大 发扬光大
D.委屈 委屈求全 历行 例行公事
3. 对下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B.康德用他再哲学这块精神园地上辛勤的耕耘做出了如下回答: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了——创造文化的生物。
C.“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的神秀集聚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
D.有感情的人怎能抗拒感情?有回忆的怎能抗拒回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 。
②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 他们的历史背景。
③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 !
A.统一 考查 脆弱 B.同一 考究 虚弱
C.统一 考查 虚弱 D.同一 考究 脆弱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此可见,对往事的回忆,在人性中是多么盘根错节!。
B.不能牢牢地把握现时的每一分钟,就会在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
C.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斧神工,奇怪迭出。
D.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B.人就是不断进行的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C.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
D.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当一位像居里夫人这样杰出的人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回顾她的工作成就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杰出的人物的道德品质可能比纯粹的理智成果对一个时代以及整个历史进程所具有的意义还要大。不仅如此,甚至后者的取得也要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德境界。而且这 种依赖程度比通常认为的大得多。
我很幸运能与居里夫人保持20年高 尚而且纯洁的友谊。她那人性的伟大使我的崇拜之情与日俱增。她的力量,她的意志的纯洁,她自己的严格要求,她的客观公正,她坚定不移的判断力——所有这些 不易发现的品格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认为自己是一名社会的公仆,她那极度的谦逊从未给自满留下任何空间,她始终感觉到社会的残酷与不平等并因此备受压抑,这使她的外表带有严肃的一面。而这一点很容易被不熟悉她的人误解——这是一种罕见的,不能用任何艺术气质解说的严肃。一旦她认为某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会毫不妥协持之以恒地追求到底。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成就——证明了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并不仅仅由于她超凡的直觉,还因为它在无法想象的极端困境中仍然保持的专注与执著,而这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不常见的。
即使居里夫人的品格与献身精神所具有的力量仅有一小部分还活在欧洲知识分子的心中,欧洲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悼念玛丽?居里》
7.本文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后者”具体指的是:(3分)
A.居里夫人的杰出的工作成就
B.居里夫人对人类的贡献
C.杰出人物的单纯的才智成就
D.杰出人物对人类的贡献
8.下列不属于居里夫人“人性的伟大”表现的一项是:(3分)
A.她时刻有自己是社会公仆的意识
B.她对自己有永不满足的严格要求
C.她有易遭人误解也不能减轻的严肃外表
D.她有毫不妥协走正确道路的勇气
9.对居里夫人能取得伟大的科学成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科学研究中有大胆的直觉
B.在困难中能保持对工作的专注
C.有着崇高的道德品质
D.能敏感社会的残酷与不平等
10.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但要有纯粹的理智,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B.科学家的严肃程度与他对社会的残酷、不平等现象的敏感成正比。
C.科学家能在极端的困境中保持罕见的专注与执著,他取得的科学成就往往也就是罕见的。
D.如果说世界今天还不光明,那正是因为知识分子身上还非常缺乏居里夫人的高贵品格。
三 古诗文阅读鉴赏
11.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的句子(10分)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①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②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见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2)这首词抒情极有特色,就其一点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 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 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 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而且“老羸转乎 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这样的话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13.解读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意(10分)
答:①紧张
②犹疑
14.解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6分)
①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为什么要说 “毫不忌讳”?)
答:
②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产生”什么?“内外观察”是什么意思?)
答:
15.这两段文字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来说明孔孟的有什么不同?(14分)
答:
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D |
C |
D |
A |
B |
C |
C |
D |
B |
7、C(联系上文,理解具体的语意) 8、(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 9、(注意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10、B(注意扣原文 “很容易被不熟悉她的人误解”等内容)
11.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楚王用丝绸的巾饰包裹着,用精致的竹箱装着,而后珍藏在宗庙里。
(2)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呢?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1)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词的上片记实,写自己虽受生活所迫,不能时常悬念亡妻,可是 又不能忘怀,何况多少凄凉的苦水需要向爱妻倾诉。下片记梦,既写了梦中夫妻相见无言有泪的动人情境,又写了明月当空的夜晚,长满松树的小山冈上亡妻柔肠寸断的思念。通过以上描写,抒发了生离死别的伉俪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孤独之苦。
(2)这首词抒情极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词抒情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巧设反差,直抒胸臆。上片记实说“无处话凄凉”极写了欲吐块垒的迫切,而下片记梦,又“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强烈的反差中,词人心中的对亡妻思念之情,对现实的不满之意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②描写细节,间接抒情。上片写自己 “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貌细节,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生活凄凉之苦;而下片写亡妻“小轩窗,正梳妆”的动作细节,又间接抒发了对亡妻的爱恋之情。
③只说对方,饱含深情。最后几句写自己的想象的情境: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在那长满松树的小山冈上,长眠九泉下的爱侣啊,也该在那里为眷恋亲人柔肠寸断吧。这里写的是对方如何思念自己,其实处处饱含着对对方的思恋之情。
(只答一点即可)
13.解读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意
答:①紧张 是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疾首的情绪。
②犹疑 对人之性善或性恶产生的解释不确定,既说“恶”来自先天,又说“善”可以后天促成。
14.解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为什么要说 “毫不忌讳”?)
答:因为孟子的话直截了当地揭露了社会贫富悬殊的无理现状,指出了阶级尖锐对立的冷酷现实,而这些又恰恰是当时所谓有“礼念”的人们忌讳的。
②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产生”什么?“内外观察”是什么意思?)
答:“产生”了“善的能力”;“内外观察”,意思是,既要观察他人之过失,又要观察自身之过失,然后从主客两面反思产生过错的原因,进而明白了“恶”产生“过失”,而“善”才能避免“过失”,由此就知道什么叫“仁”了。
15.这两段文字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来说明孔孟的怎样不同?
答:分别从生活态度和哲学观点来说明孔孟的不同。在生活态度上,孔子是悠闲的,而孟子却是紧张的。在哲学观点上,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又可能是恶的,它们的产生可以先天固有的,又可以后天促成;而孟子却坚持人本善,这种本性可能会丢失,但也可以回归和培养。
|